毫无疑问,中国人是很讲理的。但是,中国人讲理有一个重要的、很中国化的前提,就是有面子时才讲理。如果不给面子,或者面子没有做足,可能不大讲理,甚至蛮不讲理。在没有面子时,道理变得不硬气,且很软弱、很无奈。因此,中国人在谈正经事以前,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探视对方心情,试探对方心态,待确定对方状态不错之后,才进入正题,这时沟通富有成效,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甚至只要对方心情好,可能还会有预料之外的惊喜。
正是由于交流沟通过程中情绪很重要,所以中国人非常重视情绪管理,讲究个人修养。个人修炼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让别人察觉到自己情绪波动,窥探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一个修为、道行很深的人,在外表上就显得有些木讷。大概“大智若愚”说得就是这个。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这似乎有点儿假。无疑这是修炼到了真假难辨之境界,也是难得的人生至高修为。
无论是官员还是老百姓,加强情绪管理,增加个人涵养,于人于己终归是有好处的。当然,由于官员工作的特殊性,官员的个人修为、情绪管理更重要,切忌“率性而为”。否则,事业、个人都会很不幸。
情绪管理是大学问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