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5日,上证指数有创新高2791.649点,A股总市值是82810亿,死筹指数是62098亿(死筹是指长期不流通的市值,如:基金压箱底的筹码、全流通后上市公司控股筹码、长线被套而不换手的筹码等),活 跃市值是20520亿,是A股总市值的24.78%;全流通前的活筹指数状况不去论他,上证指数在6124点时,A股总市值是89934亿,活跃市值是 23840亿,是总市值的26.50%;上证指数在5522点时,A股总市值是100548亿,活跃市值是22354亿,是总市值的22.23%。
这列数字一定要看清楚,用数据说话是最准确的,因为这里面已把全流通的因素考虑进去了,在全流通后的状况下,当总市值高点和上证指数的“头部”出现时,活筹指数和两市的总市值比例分别为26.50%、22.23%、24.78%;也就是说,当活跃市值到达总市值的22%---26%之间时,大盘一定是在筑顶阶段,所以现在是在大顶形成的过程中是不容质疑的。
有人问我:“按这种定义的推理过程,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也无不可。不知有没有人计算过1700点时,这个比例是多少?07年6、7月份时的这个比例又是多少”?
至于2007年6月,5.30时期的情况比较特殊,那时A股总市值63016亿,活跃市值25534亿,比例是40.51%,当时比例高的原因是全流通送 股平均30%以上,加上基金3000点兑现后的资金重新入市,所以活筹指数比例就相当高了,要不就不会有6124点的大盘股行情了。
活筹指数图最高峰值,就是5.30时期的活跃市值,随后的7月,以时间换空间,活筹指数和A股市值的比例由40.51%下降到了24.63%;7月最低活 筹12708亿,A股市值是51580亿,比例是24.63,接下来的大盘股行情就一直是和活跃市值走背离,上证指数和A股市值创新高,活跃市值就没有创 过新高,所以才有大顶之后的大跌。
另外我还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大小非解禁的高峰会增加活筹指数的高企,但解禁后这部分资金不一定会再回流股市参与换手,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顶的活跃市 值可能会相对减少,但总市值也会减少,活跃市值和总市值的比例一般不会变,要是IPO重启,两市的总市值又会增加,在活跃市值和总市值的比例上,也不会变 化到哪里去,即使有变,比例相差也不会太大。
这次活筹指数在18000亿到20000亿之间横盘太久,大顶一旦筑成,大盘岌岌可危,在看上证指数的通道和压力,不管长线、中线、短线,了解支撑位对后市操作会有好处;要是支撑位被破,就必须止损,不止损,就意味着去寻求下一支撑位的支撑。
上证指数图解支撑位:上轨压力2804点;短线支撑:2632点;中线支撑:2500点;长线支撑:2274点。
平均股价不受大盘权重股的影响,较客观体现趋势和底线的支撑,向上突破,可理解为快速赶顶;向下突破,则告诉我们顶已完成。
小结:大幅调整就在眼前了,关注上证指数的三条支撑线,大通道箱底2274点一带是这轮反弹的极限支撑位,这条线不能破,一旦破位必创新低;反之,要是不破大通道箱底,大C浪走出失败浪,那么二次探底成功,后市的上涨是相当可观的。
结合活筹指数的回落幅度和活筹指数筹码移动的状况,就可以知道这次调整会调到什么程度了。假如机构复制5.30后的时间换空间式的调整,那么,这轮调整也就用不着担心了。但现在还是往最坏的方面想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