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贸易及多边贸易简明模型分析及其超主权价值度量衡启示
《财富保护神—PYN》介绍之三
作者:廖仁平 自由撰稿人
摘要:通俗形象地分析了双边贸易及多边贸易简明模型中用生产率本位记帐单位PYN记帐与用货币记帐的差异,得到了一个重要的超主权价值度量衡启示: 各国平均劳动生产率是一个十分稳定可靠的价值度量衡。这也为理解生产率本位理论提供了重要启迪.
在自由的农贸市场中,买卖双方随时随地都存在着讨价还价的事实,供需规律总是起着其对价格和生产的调节作用。任何自由交换的商品都会动态地自动达到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这种发生在农贸市场上的动态均衡情况与在国际贸易中的动态均衡情况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国际贸易中的交易规模要大得多.
假定世界上最初只有两个国家,A国只能生产桔子且也只生产这一种产品,年投入的国民劳动时间总量为100小时,年产桔子量为100个,平均劳动生产率为1小时生产1个桔子;B国只能生产苹果且也只生产这一种产品,年投入的国民劳动时间总量为120小时,年产苹果量为200个,平均劳动生产率为1小时生产5/3个苹果。
两国人民为了既能吃到桔子,也能吃到苹果,就会有贸易的需求。刚开始贸易时,由于双方都不大知道对方的水果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值得用多少国产的水果来交换对方的一定量的水果,一般会通过讨价还价并少量试探性地进行贸易。
比如通过谈判,刚开始时,A国愿意试探性地用一个桔子换回B国的两个苹果,此次交易的结果是双方都享受到了消费剩余,都满意,其交易比例是1:2;于是就有了进一步的贸易需求;在第二次交易时,双方就可能达成3 个桔子换回5个苹果的协议,双方仍然满意,其交易比例是3:5;(普通读者可能会马上说我计算错了,应该与第一次交易的比例一样,是3个桔子换回6个苹果才合理。其实没有错,这是由消费效用递减规律所决定的)于是第三次达成了10个桔子交换13个苹果的交换结果,由于双方都对此满意,不愿意彼此再让步了,这就达到了此两国间此两种产品的均衡数量下的均衡价格,其交易比例是10:13。在这三次交易中,桔子对苹果的相对价值一次比一次低,是不是有哪一国就吃亏或占便宜了呢?没有!双方都满意,都得到了消费剩余,当然两国在分配其剩余量时,每次交易都是不一样的,但最后一次的均衡交易中,剩余量的分配是最公平的,只要市场及各国的生产条件没有变,这种均衡就会在一定时期中保持稳定。
在没有货币出现时,两国间会以此均衡标准进行易货贸易。在有了货币时,各国间就会用更方便的货币进行结算,在此过程中,各国对其产品的价值当然心中有数,在其国内当然都有明确的货币价格。假定在A国的10个桔子的市场价值是10A元,在B国的13个苹果的国内市场价值是20B元,则可认为A,B两国间的货币比价是1:2。如果不考虑各国货币的国际市场供需数量等因素,此两国间的货币公平汇率应该是1:2;这是用货币本位来定的汇率。
而如果用劳动量来表示的话,假定将A国的每小时劳动单位记为AL,B国的每小时劳动单位记为BL,则A国的100小时劳动可记为100AL,B国的120小时劳动可记为120BL;两国达到均衡贸易时的10个桔子的生产将耗用A国人民10AL的劳动量,13个苹果将耗用B国人民13×3/5=7.8BL的劳动量,二者间的比值是100:78;也可以说此两国劳动生产率的比值就是1:100/78。
如果两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劳动生产率保持不变,则这种比值关系就会保持不变,而用各种名义货币表示的价格和汇率会因为多种原因而经常发生变化。
如果两国间在双边贸易中有了债务发生,这种债务及债权既可以用A元又可以用B元记账。但由于不同货币的稳定性不同,假定A国经济稳定没有通货膨胀,而B国在未来的某一年度会有10%的通货膨胀,则用不同的货币记账会有不同的结果。
先考虑用B元记账,比如说B国欠了A国的债20B元,相当于A国持有B国的13个苹果的债权,在两国都没有通货膨胀时,此20B元任何时候都相当于B国的13个苹果的价值。但如果B国在某个时候经济不稳定,发生了通货膨胀,其通货膨胀率为10%,B国的13个苹果的国内市场价值已经由原来的20B元变为了22B元,A国持有的20B元债权已经没办法从B国换回13个苹果了,A国持有的B国的苹果债权由原来的13个变成了不足12个。此时A国就会后悔当初为什么不用A元来记账了。因为用A元记账,账面上原来的20B元会被记成10A元,即使B国的通货膨胀再高,A国的物价稳定,10A元的价值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而如果改用劳动单位来记账,则不管用A国的AL还是 用B国的BL单位来记账都没有区别。仍以B国欠了A国的债20B元为例分析,这相当于A国持有B国的13个苹果的债权,也可以说相当于A国持有B国7.8BL的劳动量的债权;也等价于A国持有B国的10个桔子的债权,或者说相当于A国持有B国10AL的劳动量的债权;以此劳动单位记账的结果是,无论A,B两国的货币价值如何变化,只要两国的劳动生产率保持不变,这个债权都可以兑现成10个桔子或13个苹果,双方都不会吃亏占便宜。这就客观上实现了公平。
至于多边贸易,在此只考查三国互相贸易的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假定C国与B国一样也只能生产苹果且也只生产这一种产品,年投入的国民劳动时间总量为180小时,年产苹果量为300个,平均劳动生产率同B国一样也是1小时生产5/3个苹果;当C国加入A,B两国的贸易时,就形成了多边贸易。
因B,C两国生产的水果都是苹果,国际上的苹果量就多了,以A国为视角进行分析,A国多了一种外贸选择,既可以与B国交易,也可以与C国交易,由于B,C两国生产的同一性,产生了同质性竞争,对A国就十分有利,A国就极有可能用5个桔子从B国换回8个苹果,再用另外5个桔子从C国换回8个苹果;也就是说A国可以用10个桔子从B,C两国换回16个苹果,比原来的双边贸易中的10个桔子换13个苹果多出了3个苹果的剩余。三国交易均衡的结果是三国会认为:在此稳定的交易情况下,5个桔子的价值等于8个苹果。显然,在此种假定系统中,B,C两国间不存在贸易的需求。
第二种情况:假定C国只能生产香蕉且也只生产这一种产品,年投入的国民劳动时间总量为180小时,年产香蕉量为300只,平均劳动生产率为1小时生产5/3只香蕉;当C国加入A,B两国的贸易时,也形成了多边贸易。
因A,B,C三国各国生产的商品属于不同类别的水果,但其效用有部分可替代性,三国间贸易就存在着一定的替代性竞争贸易。以A国为视角进行分析,A国多了几种外贸选择,既可以与B国交易,也可以与C国交易,还可以同时与B,C两国进行任意组合性的贸易。比如A国根据国内需要,愿意用5个桔子从B国换回7个苹果,再用另外5个桔子从C国换回7只香蕉;并认为这是对A国最有利的贸易,而这种交易又能被B,C两国认可从而达到一种均衡,与此同时,B国与C国间也进行了苹果与香蕉间的贸易,其均衡交易结果是B国的7个苹果换回了C国的7只香蕉。三国交易均衡的结果是三国会认为:在此稳定的交易情况下,5个桔子的价值等于7个苹果,也等于7只香蕉。
这些商品在各国都会有其市场价格,假定:在A国5个桔子的价格是5A元,在B国7个苹果的价格是10B元,在C国7只香蕉的价格是20C元,可以得出在市场均衡时,A,B,C三国的货币公平汇率应该是;1:2:4。
有了此三国货币后,任何债务可以用此三种货币的任何一种名义货币进行记账,在三国的物价及其各币种间的汇率保持稳定时,无论用什么货币进行记账,债务的价值都保持不变。但当其物价或汇率有所变动时,用不同货币记帐的债务的价值就会有不同的损益。这就会造成不公平进而引发贸易矛盾,降低贸易效率。
但如果用劳动单位来记帐的话,5个桔子的债务价值量相当于A国的5 AL,B国的3.9 BL,C国的3.9 CL价值量;A,B,C三国间的劳动生产率比值是:1:100/78:100/78。
当三国的劳动生产率在一定时期保持此比值不变时,则在此期间,无论其货币价格如何涨跌,汇率如何变化,各国的通货膨胀率如何的不同,其用劳动单位记账的债务的价值量都不会有任何变化。
由两种或者三种商品可以推广到一切可用于交易的商品,也可由双边贸易自然地推广到多边贸易,其结论都成立。
现实中的各国能够生产的产品与服务品种成千上万,但并不是将全部的产品与服务用来进行国际贸易,而是只提供一部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与服务到国际市场上进行贸易,各国的篮子中的产品与服务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经过市场的均衡交易后,每一个国家都能够在得到了消费剩余的前提下知道本国那篮子产品与服务的各种当期货币价值,也能够清楚地知道那篮子产品与服务在本国相当于多少单位的劳动量价值。
至此,我已经比较形象的分析了国际贸易中简明的双边多边贸易模型;从这些分析中,我们已经获得了一个超主权价值度量衡的启示:各国平均劳动生产率是一个十分稳定可靠的价值度量衡。
双边贸易及多边贸易简明模型分析及其超主权价值度量衡启示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