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已会同公安部、国务院新闻办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手机实名登记制度的法律规范,正等待国务院审批。
实施手机实名制的初衷在于遏制手机短信骚扰和手机短信诈骗,的确,几乎每一个人都接到过垃圾短信、广告等的骚扰,笔者也数次接到自称为老同学的人热情洋溢的要求我给他汇款的电话。而接收到要求将汇款汇到某个帐号的短信更是比比皆是。而广东省公安厅的数据也的确说明了电话诈骗之猖獗:截至4月底,全省共破获电话诈骗案件468起,打掉电话诈骗犯罪团伙46个,抓获电话诈骗犯罪嫌疑人323名,缴获赃款245万元、冻结涉案资金940万元。
因此,通过手机实名制,遏制短信骚扰和诈骗就成了一个比较好的制度选择。在手机实名制的情况下,举报短信诈骗,侦破案件将极为方便。而问卷调查也显示,八成多的居民支持实行手机实名制,六成以上的居民认为实行手机实名制是有利的,能够有效遏制诈骗、色情等垃圾短信。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网络实名制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短信骚扰和诈骗行为,但从技术上来说,却并不能完全杜绝。从技术而言,完全可以做到不通过手机号码发送短信,而电话诈骗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除了通过手机短信之外,还可以借助别的一些方式。本质上,犯罪从来都是不拘泥于形式的,即使不实行手机实名制,如果强化电信服务商的法律责任,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做到打击和制止短信骚扰和手机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
手机实名制对于消费者而言,在付出“实名”的代价换得手机清净的同时,意味着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住址等隐私也交给了电信运营商。我们日常除了受短信骚扰和诈骗之外,还经常接到一些饭店、旅游公司、保险公司的电话,他们可以直呼吾之小名,而这些信息究竟如何泄漏出去的。而笔者认识的一个高科技企业,给客户提供的服务就是给他们提供白领成功人士的手机号等私密的信息。其实这个不可怕,可怕的是,实名制让我们躲开了手机诈骗,一旦信息泄漏,央视315晚会上的银行卡、信用卡诈骗等更可怕的犯罪行为无疑有了信息来源。
另外,在漫游费和长途费没有取消的情况下,到外地出差,买一个当地的手机卡是很理性的选择,现在随便一个报摊都可以买到。一旦实行手机实名制,买一个卡就必须到电信运营商或其指定的商家去购买。一旦指定商家过多过滥,不可避免就有隐私被泄露的问题,而一旦太少,买卡恐怕非常之难。如果全部到电信运营商那里去买,等于好不容易放开的市场,又被垄断起来了,号码恐怕又会成了稀缺资源。因此,为了避免消费者的隐私被泄漏,最好的选择就是取消漫游和长途费,但这显然不可能。
因此,在消费者的私密信息的保护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遏制了手机诈骗,又会带来别的方式的诈骗,可谓赶走了田鼠,迎来了狼。而漫游费和长途费的存在又让消费者经常购买临时的号码成为必然,这对于运营商来说,如何整合目前的资源,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选择。就实名制实施的条件而言,比火车票实名制显然要有难度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