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有一年去一家企业做战略方面咨询,在唾沫四溅鼓吹了一番电子商务之后,总裁激动地肯定,电子商务看来是个好东西,好东西,完了却一直没有动作。两年后的今 天,该企业在自家大厦上贴出了巨大的广告牌,“XX电子商务网”,宣布进军B2C,走“鼠标+水泥”战略。若是2年前能够入手进入,以其实体的背景,即使 不敢说No.1,也会是中国电子商务界的典型案例。

历来的管理实践文献中,以及自己的企业经历,都告诉我们,一个新的潮流产生并不困难, 最困难的是企业领导者观念的革新。一些成功的大企业及其管理者,由于以往的成功,会对自身的思维模式、操作模式形成定式。而新经济思维牵涉到对旧模式极其 自信的领导者对自己的洗脑问题,毕竟没有多少人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能够主动放弃管制权力,而从下至上或者从外至内地建设自组织的创新文化。更重要的是, 这种混沌式开放式对等协作势必要求原本高度结构化,有着清晰管理流程的优秀企业在层级制度上伤筋动骨,变身一个毫无成功保障的“混沌”式的组织,大量经理 散失权利和奖金,阻力可想而知。另外,既证明成功的企业文化也往往是一种反变革的超稳定因素,即使领导者做出开放的姿态,其周围关系、氛围会让这种开放姿 态反而显得另类,如果没有足够的魄力和耐性,最终领导者也会被打回原形。与人体接受异体移植一样,企业外部的生态系统对这种主动自发的变革也会起敏感反 应。例如好莱坞、唱片公司对互联网免费内容的围追堵截。

基于企业文化、领导层思维定势,公司政治,以及对旧有模式的沉没投资,成功的大企 业对新事物会呈抵制心态。而即使认同新事物的潜力,它也不一定能够成功的贯彻实施,这就是Christiansen所说的《创新者的两难》。例如微软的互 联网战略,10年前比尔盖茨高瞻远瞩,一夜之间决定掉头互联网,甚至不惜每天被判罚数百万美元的血本,扑灭了网景之火。而10年后的今天,它被 google逼得无处藏身节节败退,这是它争取雅虎的根本原因。

所以绝大部分时候,我们似乎应该把变革的希望寄托在一些中小企业,尚未形成成功认知定式的管理层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