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谷歌“低俗门”看网络整风运动


    由于央视曝光搜索巨头谷歌中国存在大量低俗色情图片及内容,并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1+1》等节目进行密集报道,迅速在业界引发热议。作为互联网信息的最重要通道和入口,搜索引擎在这次抵制低俗的整风运动中首当其冲。而这次央视曝光谷歌中国可看做了自年初以来中国抵制网络低俗之风的最强音。虽然各搜索引擎都存在类似问题,但谷歌自身存在的问题加上网站的巨大影响力,成为央视“抓典型”的理想对象,并成为一个名震天下的大事件。
    作为当事人的谷歌本身,迅速做出积极反应。比如当晚即屏蔽被曝光敏感词汇,并关闭联想词搜索功能,同时迅速作出表态:“彻查所有的服务,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解决搜索结果中存在的问题”、“继续与政府就谷歌的服务以及目前解决问题的进展情况保持沟通”。这种主动放低姿态的做法相信会给谷歌在后续的工作中加分不少,并有助于问题的良性解决。
    由此相信该事件最终会以一种各方都可接受的方式得到解决。从这件事,我们也同时看到中国互联网信息治理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网络:随处可见的低俗
    低俗图片和内容曾几何时泛滥于网络,而搜索引擎在互联网行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得搜索引擎成为网络问题集中体现的窗口。应该说,低俗信息的根源在于网民的“特殊”需求的大量存在,催生了众多黄色网站经营者和包含低俗内容的网站经营者不断投身其中,于是搜索引擎则在其中间接地扮演了引导和便于获取的工具作用。这是低俗内容泛滥的原因。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上网成了人们的日常行为。CNNIC数据显示,到2009年4月份,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3.16亿,网民数量全球第一。而在过去几年的数据中,青少年网民数量和上网时间的比重越来越大。国家显然意识到,互联网成为影响人们生活乃至行为的主流平台,也意识到网络低俗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抵制低俗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如果说提高网民的“素质”,提供健康文明上网的行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那么从和低俗内容相关的网站抓起是短期可行的解决方法。所以从2009年年初,国务院新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七部委联合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以后,已先后通报了10批网站涉嫌传播低俗与黄色内容,并限令整改。包括搜索引擎、门户、社区等各主流网站几乎都出现在通报名单之中,可见低俗之风在国内互联网网站中的普遍程度。当一批一批的网站被通报和整顿仍发现这项工作没什么起色时,射人先射马,打蛇打七寸。虽然搜索引擎本身并不是低俗的根源所在,却是包括低俗内容在内的互联网信息最重要的集散地,是网民知悉和获取信息的首要通道。作为在中国搜索市场占垄断地位的两大搜索引擎之一,在百度去年被央视曝光与央视重修于好并“更了解国情所需”的情况下,谷歌成为本次狠刹低俗之风“抓典型”的合适之选。
    央视曝光谷歌涉黄事件后,出现了支持和反对的不同声音。总体来说,支持对低俗问题曝光是主流,理由不容置疑――抵制低俗已成必须。但同时也有大量质疑的声音,这种质疑并非质疑反对低俗本身,更多是质疑整个曝光事件中存在的非公正的问题。比如报道和访谈中只提谷歌而只字不提其他搜索引擎的问题或者只谈表面却不深入去谈问题出现的根源,这给人以偏概全的嫌疑,未能真正展示央视在事情报道上所应持的公正客观立场。而用实习生来替代大学生网民的发言也备受诟病。这是这次报道后在很多网民中引起一定程度的反感的原因。

 

网络低俗整顿之风往哪里去?
    治理不宜因噎废食。作为搜索引擎,谷歌在连接网民和网站信息方面的桥梁而起的作用之大勿庸置疑。这对健康和低俗内容的搜索和显示都起作用。如果是因为为了堵住低俗内容的传播而把健康内容也一并去掉,则不免变成倒洗脚水时连婴儿也被倒掉的情况。就如本次事件中谷歌的联想词功能,这个功能本身是非常好的,更方便于网民搜索到想要的结果,当这个功能被整改掉后,显然就有因噎废食的嫌疑。
    各方努力,倡导健康网络从根源抓起。互联网持续健康的发展建立在长期良性教育和治理整顿相结合的基础上。在对包括搜索引擎在内的互联网网站加强依法监管(当然必不可少)的同时,对倡导健康上网的相关教育也须跟上,并且坚持进行。这个工作做得很不够,实际做起来也很难。国民对涉性教育本身就缺乏好的方式方法,越神秘越吸引,一定程度上成为网民尤其是青少年上网找低俗的诱因。当前更多是从强调业界和个人的自律着手(业界指网站经营者,个人指网民自身)。但年初以来多次通报却收效甚微反映出网站经营者在这方面的自律问题和逐利思想。作为具有经营主体的网站经营者的监管难度尚且如此之大,更何况数以亿计的网民个体。由于人的劣根性,对网民要求杜绝上网找低俗行为更加困难。共建长久的健康互联网环境是大势所趋,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文/石安)


 

注:本文为《中国文化报》特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