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在想,四十不惑,应该就是可以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去生活吧。但对我来说,做出理性的选择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难的是,挥别一段奔波了十四年的人生历程,去承受那人何以堪的别离之情。
逝水有声,岁月无痕。不知不觉,我已经在凯德置地度过了14个春夏秋冬。凯德之于我,已非企业和个人的关系,而是我最好的青春年华的寄托;与我相伴多年的同事们,更非领导和下属的关系,而是我人生里最值得珍惜的兄长和伙伴。
从1996年加入凯德置地,我便一直跟随她的脚步。那时候,我们都很年轻,稚嫩。但时至今日,凯德置地已经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赢得了业主及投资人的赞誉;而我,也在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走到了自己的不惑之年。
在凯德工作的这些年里,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世界领先的房地产企业,凯德在先进的内部管理机制、完整的体系化运作、高效的资金利用等方面,具有其他房地产企业不可比拟的巨大优势。特别是凯德置地拥有成熟的产业链条,以及强大的房地产金融支撑,既规避了产业发展的风险,又有着发展前行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建宇树人在集团董事局主席廖文良先生那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在凯德,我有幸参与了房地产各个产品类型的开发,包括住宅、酒店式公寓、写字楼、商场等各种业态。我也由雅诗阁的北京首席代表,成长为凯德置地环渤海区域总经理,全面负责环渤海区域的整体市场。这些成长的背后,是廖总给了我机会和信任,帮助我摆脱彷徨迷惑,走向成熟。凯德中国区总裁林明彦先生,用其儒雅的气质和宽广的胸怀,潜移默化地指导着我对待工作、对待同事的态度与方法。这里不仅给我提供了事业发展的平台,培养了我的职业素养,更让我在审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时,读懂了事业,读懂了家庭,读懂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
我的挚友Jason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凯德的15年。还记得当年刚入凯德,当我从建筑师转型到地产开发,负责的第一个建筑成功建成的时候,我不禁对Jason感慨道:“能盖出五座这样的房子,我这一辈子也就满足了”。现在看来,不仅这个数字已远远超过我当时的梦想,与Jason兄弟般的情谊,也非三言两语可以表达。不管是我成功的喜悦还是艰难困苦,Jason都如同兄长一般默默的分享与分担,用实际行动支持着我继续走下去。
我要感谢凯德,感谢每一个凯德人!我们的团队,是最可爱的团队。工作中虽然难免有磕碰,但是他们的忠于公司操守、忠于职业道德的品质,使我深受感动。
我常和同事交流,职业和工作的经历就像乘坐人生的列车,只有往前,没有逆转。唯有留下的是同路的友情和不改的缘分。
现在回想,我的成长经历了中国转型的全部过程:文革动荡中度过童年、少年时代迎来改革开放、在理想与激情的八十年代度过了中学与大学、在中国迅速走向全球化的九十年代初期选择了出国,后又作为海归重返北京。
这样的时间和空间的跨度,让我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有着更深入的认识。我不断在思考:对于国家和所处的时代,我能做的、有价值的究竟是什么?特别是近两年,这样的疑问不停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显然,这已经超越了对职业定位的思考,也是促使我做出决定的根本原因。
时至今日,我可以很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目标——将跨国公司国际化的视野和国际化的管理经验,嫁接到中国的本土企业之中,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四十不惑。当我想清楚这一点的时候,我决定要为这样的价值和目标付出行动。但唯一割舍不下的,便是对凯德的感情。在凯德,我永远是一个学生,我的身上,也永远都有凯德的影子。我清楚地知道,凯德给予我的,比我回报的多得多。
往事一幕幕,感恩的心情难以言表,但前行的脚步不能停歇。前段时间,我在送女儿去上学的时候,我跟她说,人每天都可以有新的起跑线,只要你找到了目标,哪天起跑都不晚——这其实也是我对自己说的话。
2009-6-24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