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国有股“转持”
■苏培科 /文
作者对该话题的电视评论节目:
http://you.video.sina.com.cn/spk
6月19日,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和社保基金理事会联合发布了《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要求自股权分置改革新老划断后,凡在境内证券市场IPO上市的公司国有股须将10%转由社保基金持有。此举赢得各方一片叫好,有人甚至借题发挥中国股市将要立即突破多少多少点,股评人士更是煽风点火,认为长期困扰中国股市的限售股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似乎“转持”为股市“堰塞湖”找到了通道。
此次将上市企业国有股的10%划转至社保,“转持”较8年前的国有股市价“减持”充实社保确实有了实质性的改变,起码对二级市场不会造成8年前的恐慌。
记得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颁布的《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想通过在首发和增发股票时减持变现10%的国有股来解决社保基金的缺口,孰料这种减持方法从开始实施到 2001年10月22日宜布暂停,实际仅试行不到4个月,划拨到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国有股减持资金仅20多亿元。最终,国有股减持“没吃到羊肉竟落了一身骚”,并成为压垮当时A股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成为中国股市五年熊市的“替罪羊”。到2006年10月,股市好转之后,将10%的国有股划转社保再被提及,但由于2001年的国有股“减持”教训,管理层在对待国有股充实社保问题上异常谨慎,直到今天才开始实施。那么,此举对中国股市作用究竟有多大?
实际上,股权分置改革后符合“转持实施办法”的仅有639.33亿元的发行市值,与数万亿缺口的社保窟窿相比,仅仅只是杯水车薪;另外,符合转持规定的131家上市公司中仅有83.94亿股需要转持至社保,这与新老划断之后制造的8000多亿限售股相比,仅占1‰左右,与2009年解禁6906亿股的数量相比,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显然,此举根本不能解决中国股市大小非和限售股的“堰塞湖”,因此投资者对此千万不能联想过度,不能被一些患有“股指狂想症”(股市上涨时说8000点、一万点,股市下跌时说1000点,现在又说突破3000点指日可待)的人士蛊惑,防止再次钻进机构们编制好的套子里。
综合评判目前的中国股市估值,其实与2007年“5.30”前夕的状况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此次机构持有75%以上的筹码,在等待换筹的机会,如果此次舆论过于放大上市国有股10%划转社保的消息,尤其是拿“股票指数目标”来诱导,则很容易让谨慎的投资者丧失防备,一旦观望的投资者被忽悠进去之后,市场的调整也将为期不远。笔者通过研究中国股市的历次大跌,都是机构将筹码高位派给散户之后,熊市就在牛市的非理性幻想中来临。2001年6月底股市大跌前夕,中小散户持有市场中85%左右的流通市值;2007年“5.30”前夕,中小散户持仓量已经达到了65%以上,“半夜鸡叫”帮助机构清洗了一些浮筹,直到上一轮股市大跌之前,6000点以上被套的大部分都是散户。显然,学者们盲目叫好不但会误导投资者,还会给机构换筹提供“理论”契机。
尤其在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黯淡,国内经济基本面仍不乐观,上市公司业绩还不明朗,产业结构转型尚未见效,A股市场就已经反弹了1000多点,从1664点算起已经反弹了73%,在这种情况下大小非和限售股虎视眈眈,IPO圈钱之虎即将来临,而持仓比例较高的机构们则心急火燎,急欲将筹码派给散户,但经历了上轮洗礼的散户们格外谨慎,观望的气氛使得机构们只能硬撑着股指,等待散户放松警惕。如果在此轮机构诱导不了散户,则股市还有可能是安全的震荡上行,一旦机构们借利好来快速拉升股指,则是散户们逃命的机会,否则又会替大部分机构们抬上轿子,然后再没完没了的被市场利空消息吓唬和机构筹码打压。如果此次过于放大利好,则正中机构下怀,藉此来炒作和拉抬股指,让观望者的理性崩溃之后,投资行为逐渐开始激进时,机构们的换筹行动就开始了。
显然,将10%的上市国有股“转持”对股市二级市场的利好是有限的,将1‰的限售股再延长3年解禁,对大小非和限售股这座“堰塞湖”根本不能缓解。因此,要理性看待国有股转持,不能在股市里过度炒作这一“利好”,防止机构借此“利好”换筹。
此次“转持”对股市虽然利好有限,但对国有资产管理、社保体系完善和民生工程的意义重大。比如以往看得见摸不着的国有资产终于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而不是继续将其只交给“看门狗”或“保姆”,任其名义保值增值而实际进行权力寻租和肆意挥霍。另外,国务院开始高度重视经济结构中的问题,并且开始对症下药。如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保体系不完善,从而导致老百姓不敢消费,内需无法启动,于是通过完善社保体系的方式来缓解老百姓的后顾之忧,以解决当前和未来的经济、社会矛盾。
其实,对于将各种国有或公益资金大量转入社保体系,以弥补和改善我国现行的社保制度,笔者也一直在呼吁。只是,我国的社保基金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实在让人不敢恭维,由于社保基金运作的不透明、不公开,使得各种社保案件频发,很多案件显示各种权钱交易者纷纷将黑手伸向了养命钱的口袋,2006年的上海社保案就是最好的例子。希望这次划转过去的国有股能被管好,能够透明运作,能够每年出具报表,让所有人都明白社保资金的收支、运用,让社保资金用在刀刃上,而不是期盼社保基金成为中国股市的“二管家”。(本文写于6月20日)
理性看待国有股“转持”
评论
编辑推荐
2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