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装傻,后果很严重
员工装傻面面观
登门求职绝对朴实;
形象包装绝对矜持;
面对前辈绝对恭敬;
参加讨论一声不吱;
应付差事绝对表面光;
上班呆坐也特有素质;
领导视线外瞒天过海;
副手对大事从来不知;
作弄上级花样丰富;
作总结华而不实。
周如意元年,当政的武则天因为信佛,下令禁屠,以示天下好。御史大夫娄师德去外地视察,吃饭的时候侍者端上来一盘羊肉,娄师德“正色”追问:“圣上严令禁屠,为什么还有羊肉?”侍者回答说:“是狼咬死的。”娄师德笑着说:“这只狼很知趣”。一会又端上来一盘鱼,娄师德照例质问,侍者傻乎乎地又答道:“是狼咬死的。”娄师德不由训斥侍者:“缺心眼,明明是水獭咬死的嘛。”
商人装傻面面观
包装形象时诚信概念满天飞;
炮制产品时啥都敢往一块堆;
产品促销时好像天大的慷慨;
见到顾客时不拿自己当外人;
糊弄消费者赛过变魔术;
讨价还价时像遭多大罪;
履行义务时能拖就拖;
面对投诉时能推就推;
索要政策时叫苦连天;
玩弄厂家时脸厚心黑。
“装傻事业”前景实在是堪忧
回顾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时常会有不停地对照别人、反复矫正自己的经历。日后再看这些经历,则或庄严,或有趣,或荒唐。
装傻,无疑是最多人用来矫正自己的行为之一。在此体验中,许多人都能感到得到了一些东西,至少是感觉自己成熟了,不再活得那么傻了。
尽管,时常又会不无留恋地怀念自己当年那些单纯傻气的时光。可是没办法,“每个人都要学着长大”,那些犯傻的日子恐怕是不会再回来了。当然若仅以失去单纯为代价,便能换来一些具体实在的利益,则这种交易还是能让大多数人接受的。
但现在的问题是:当过去只有少数人“装傻”的时候,该事业是很有前途的。对其可以描述为:短期看往往局部最优,尽管整体不最优;长期看,局部虽也可能不最优——别人都有戒备心理了——但至少仍可在一定范围内取得成效。于是,只要“开了窍”的人,便会争先恐后地一头扎进“装傻”的海洋。
然而今天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装傻”的奥妙,而遍地的“装傻”者太多了,遂导致了一种不幸局面正日渐向我们走来——甚至在短期内的局部,也很难轻易取得最优了!
正如剧场里人人都站起来之后,其观看效果还不如人人都坐着。早年有些穷地方土匪太多了,土匪们便也只好自己开荒种田,而无法频繁操作潇洒的抢劫项目。如今当人人都变成了精心的算计者,同样要为算计本身付出较大的推广成本。
以“装傻”文化来实现组织的管理目标,其实也越来越无效。一件皇帝新装似的东西,怎么可能一穿多少年呢?
故而,或迟或早,或明确或暗动,明智的组织决策者总归要下决心:尊重个体,顺应天道,求实效,不装傻。
领导到了下班时间不走,下属就不能理直气壮地走,此时加班等于敬业;而领导不在的时候,加班就等于白加。
物极必反,花盛待谢。装扮并不是万能的,往往人们最心仪的极致美人,恰恰是洗尽铅华,返朴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