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经济数据基本出炉.虽然数据上显示许多数据都显示出经济向好,但却引起了不少权威宏观经济学家的争议.许多经济学家对经济数据的不实提出异议.笔者认为,这个现象实际没有太大的争论意义.这样的现象在许多方面都是长期存在的.地球人都知道,这里就不去一一列举了.可笔者认为,这个事件的表象是经济数据做假,还是各部门都虚报?制造假繁荣的利弊怎样去衡量?
曾记得温家宝在欧洲提出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在世界经济都一片乱象的时候,中国政府却率先制定出强力有效的经济刺激政策,在短短半年时间里,经济恢复速度在世界都是前列.在这半年过程中,4万亿内需拉动,银根宽松政策为经济平稳恢复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这半年的政策作用的确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可在这半年过程中,也存在许多新的问题隐患.比如内需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问题,房地产信贷做假套现的问题,资产价格泡沫增加的问题,实际的工业增加不明显.进出口相关行业的结构调整并不如预期那么好.内需的拉动力仍然不足.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好的经济数据固然对信心会有很大的提升作用.但假数据的隐患也存在很严重的后果.因为他把后期的风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都掩盖掉了.
也正是在这样的数据基础上,经济学界的结论和今后的观点也存在很大的分歧.假如经济数据真是偏离实际的状况,那么必然会给根据数据制定实施政策的相关部门带来错误的引导.同时被掩盖的风险和问题也无法及时被发现,其对后期经济的隐患迟早会暴发.而到这时再进行补救那就晚了.
在这半年的经济刺激政策后,经济面已经出现了许多可喜成绩.而下半年则是真正靠经济机构合理调整和内生性的需求带来的稳固期.能不能让经济不出现大的起伏,就需要看能否找到根源性的矛盾,同时也把这些矛盾找到可行的解决办法.而需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则需要科学的真实的统计数据做基础.希望相关部门不要再做掩耳盗铃的事了.信心并不是自欺欺人,而是敢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尽快地找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合理路径,才能真正长期稳定地促进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今日,平安收购深发展成功,代表着中国保险业与金融业的整合进入到实施阶段.这是金融体制改革中的一次跨越.现阶段的金融混业和90年代初期的状况已经不能同日而语.这是中国金融业正在进入到多元化的一次必然选择,中国金融业今后的业务模式再不能依靠息差模式继续下去.而更多地会开始走入新的盈利模式中去.这次两个行业的成功收购则是一个全新模式的起点.在这样的前提下,市场选择了金融板块拉动了指数的上行,大资金选择了金融业并不是一次简单的业绩或消息的炒作.而是对金融业的战略方向有了新的认识,也是对中国金融业在体制改革后的新发展和国际金融地位的提高的长期战略选择.因此笔者认为,金融业的中长期必然会受到国内金融体制改革和RMB在国际货币地位的双重影响下,更加具有成长空间.
同时,温家宝在湖南考察时强调,中国仍然要坚定地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相对宽松的银根政策,则是笔者前面一直认为的,大的目标不会改变,为了保8,在经济形式没有根本好转前,在通胀数据没有到来前,银根政策依然还会保持宽松环境.这必然会使市场不必太担忧流动性的环境.只要继续坚定经济向好的方向判断不发生动摇,则大盘上涨的原动力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只是在半年报和下半年经济政策明朗前,进行一个阶段性的洗盘和技术修复的过程.为下一次的上涨奠定基础.
欢迎加入本人趋势大师VIP圈子.学习交流准确的趋势分析方法,把握09年轮动的主流热点带来的超高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