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析6月16日“金砖四国”领导人峰会


 

“金砖四国”这个简称来自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这四个国家的英文国名开头字母BRICBrazil、Russia、India、China)的谐音BRICK(意指砖头),最先由高盛投资银行的经济学家们于2003年提出,继而被广泛引用、讨论。
6月16日,四国领导人将在俄罗斯召开首次峰会,它传递给全世界一个明确的信号,金砖四国将不再单纯是纸面上的文字游戏和统计学意义上的虚拟组织,而是开始进行具备可操作性的政治经济合作。比如说,中俄贷款换石油协议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也获得了中国国开行的百亿美元贷款。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说得明白,这种对话有利于推动多边主义,促进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符合四国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
他坦言,中方对拟议中的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持积极态度。这充分说明中国在重视和发达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同时,放眼世界,促进世界和谐发展的努力。
我仔细翻看了金砖四国的相关数据,感到吃惊的是,俄罗斯、印度、巴西的最大贸易伙伴均为中国。四国(BRIC)GDP分别排在世界的第10位、第8位、第12位、第3位,外汇储备分列第7位、第3位、第4位、第1位,高盛预测,到2050年,四国的财富将超过八大工业国。
难怪5月19日访华的巴西总统卢拉如此直言不讳:“我想,我要展开的行程对建立全世界新经济秩序和制定新的贸易政策都极为重要。”
金砖四国峰会只是合作的第一步,从开始会晤到定期会晤,从形成经济合作机制到形成政治合作意向,从影响发展中国家到影响全球经济,还有漫漫的坎坷长路要走,前方会有数不清的暗礁和艰险,有难以预料的挫折和困难。
首先,四国不具备共同的价值观,金砖只是经济学家们造出来的一个词汇,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四国之间并不搭界,俄罗斯在短暂的效仿西方后回到威权时代,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巴西和印度则是社会问题成堆的民主国家,不像欧美国家一样,是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联盟;更不像欧盟,有着成熟的政治合作机制。
其次,四国在世界经济链条上势力不够。靠廉价劳动力、靠出售资源、靠国外市场形成的竞争力是弱势的,也是不稳固的。巴西的农产品、俄罗斯的石油、印度的服务业外包、中国的制造业产品都靠发达国家市场,中国财政部的大员私下坦言,在国家交往中,出口商是没有地位的。有时候,GDP不能说明一国的实力,在金融、货币问题上,四国的话语权还远远不够。
与过去相比,金砖四国现在确实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但是,还没有命令权(即可以命令某些国家做某事或不做某事的权利)、监督权(即监督某个国际社会通过的决议或计划的执行情况的权利)、奖惩权(即对做得好或不好的国家给予或不给予援助、市场准入、某些国际组织席位的权利)。
再次,四国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微妙。中、俄、印处于欧亚大陆,巴西独居南美。战略上,俄罗斯和印度密切合作“夹击”中国,而中俄之间近几年虽然政治经济合作大幅加强,但俄罗斯国内担心中国崛起的声音不绝于耳。中印之间领土争端悬而未决,西方国家恶炒“龙象之争”。由此可见,四国的金融合作、经济合作易行,但如果进一步组成联合体或自贸区,并把经济需求转化为政治意愿、在世界上形成合力,还要克服诸多困难。
美国的经济学家所担心的恰恰在于此,高盛的报告认为,这四个国家已经逐步开始开展政治合作,未来加强其政治地位,比如影响联合国的决定;或者通过不成文的政治合作协议,来迫使美国让步。然而,美国擅长的策略是分化、瓦解,各个击破,遇到关键问题,四国似乎找不到铁板一块、必然团结的理由。
另外,四国本身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印度和中国的穷人加起来就占据了世界上穷人数量的一半,如果翻翻10年前预测巴西经济增长的数据,你会发现预测和实际情况相去甚远,里约热内卢的犯罪倒是世界闻名。俄罗斯太依赖资源,且人口下降,给经济发展埋上了阴影。
当然,不能因为困难停止合作,金砖四国的合作或许会成为后起国家合作的范例,即使不能建立新经济秩序,也会促使现行秩序的合理改进,别忘了,四国中有两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政治影响力加上经济实力,可以为世界的公平、公正、和谐尽一份力。发达国家也不惜担心,如马朝旭所言,四国对话与合作是透明和开放的,不针对任何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