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运营商扎堆手机操作系统原因分析


近来越来越多的国内电信运营商开始涉足手机操作系统领域,时间点上的选择是巧合还是有内在规律的东西起作用?电信运营商在产业链上距离手机软件-操作系统理论上是比较远的,2-3年前基本上只有规划部门会在报告中偶尔提及,今天突然重视,恐怕还是有比较大的外在因素。作者根据5年来在Orange从事手机操作系统和软件定制的经验分析原因可能如下:

 

1. 首先是竞争,中国移动的OMS是一个跨越式发展的典型案例,看看中国移动3年前的定制规范,再比较一下OMS的进展,基本上是跨越了终端规范和定制发展的3个阶段:互操作性阶段,品牌认知提高和用户体验影响阶段,服务提升和价值创造阶段。OMS其实就相当于 NTT DoCoMo的MOAP(3G版的iMode),处于第三阶段的入门级。从中国移动角度来说,针对互联网大量的免费服务和其它具备3G终端优势的运营商的挑战,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行业竞争门槛。然而对于其它运营商来说,千载难逢的三分天下的战略格局岂能坐失,所以跟进会成必然。

 

2. 其次是3G应用和ARPU,全球来看3G网络实施既没有成为运营商的聚宝盆,又没有为无线互联网带来想象中的革命。作为3G的后来者,除了能够得到一些规模效益外,国内运营商的出路不多。对于3G网络的ARPU值提升恐怕唯一的出路就是提高3G的数据应用,这一点是运营商的软肋,需要改变和改进的重点。谈应用,就避免不了终端和操作系统。在这种逻辑下,再加上全世界IT行业人共有的微软情节,掌控操作系统的诱惑自然而然的会在每个规划、决策人员思想里起作用,使得决策趋同。

 

3. 再次是品牌,不仅是用户,运营商自己也要适应三足鼎立的局面,如何加强自身的品牌建设恐怕都是各大运营商的管理层履新后首要任务之一。目前这种3G牌照的安排和历史条件,确保没有一个运营商具备压倒性的网络优势。就导致了运营商们:制式占优的覆盖不行,覆盖占优的制式堪忧,所以网络优势的宣传不太可能在近期成为热点。然而各种业务由于网络的原因也还没有全面展开。所以只剩下了终端可以作为传递品牌诉求的工具了。

 

4. 最后是软件业开源的趋势确立,显然没有一个运营商会从头开始开发一个操作系统,因为一个成熟的操作系统至少需要10年的成长期。软件行业经过近20年的挣扎,终于认识到了开放源码的巨大优势,随着Nokia把Symbian开源,Google把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的开源,更是确立了从服务器,PC到手机操作系统的开源趋势。同时运营商才可能利用现有开源操作系统发展出根据自身需求定制的系统。

 

这一切让作者想起5年前向国内外运营商推介开源手机操作系统时一个个茫然和疑惑的神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