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中国的学生家长对奥数情有独情。很多人学生时代奥数成绩非常的棒,可是日后又出了几个数学大师?奥数成绩好的学生,到头来还不是凡人一个,奥数在平日生活中又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奥昆科夫是俄罗斯数学家,2006年获得最著名的世界性数学奖——菲尔茨奖。这个奖项的获奖难度甚至超越了诺贝尔奖,从1936年到2006年仅有50人获得,也有人将它誉为数学中的“诺贝尔奖”。
就是这样的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在中国被一个小学生奥数题难住了。题目是1、2、3、2、3、4、3、4、5、4、5、6……前500个数的和是多少?奥昆科夫把题目仔细看了几遍,却迟迟没有动笔。几分钟后,他笑者对记者说:“呵呵,我能不能不做这道题,感觉我现在的思路比较混乱……”
据报载,奥昆科夫从未学过奥数,也没有特别培养过女儿对数学的兴趣。他只是经常帮助女儿解决数学方面遇到一些难题。对现在的中国小学生拼命学奥数,奥昆科夫很不赞同。并认为“做太难的题目反而会伤害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中国有句古话,叫学以致用。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学习若能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习才会有动力,学习的东西才更容易记牢,才能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学习。奥昆科夫就是因为在“概率论、表示论和代数几何的相互作用”方面取得杰出成果而获得菲尔茨奖的。
象1、2、3、2、3、4、3、4、5、4、5、6……前500个数的和是多少?的题目,会做又能起什么作用呢?又能增强什么能力呢?难道会做了,就了不起、就值得炫耀?其实做这样的题目,顶多可以帮助开拓思维,可是开拓思维的方法很多,为何非要通过这种方式?这么难的题目,不仅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而且孩子一旦做不出来,是必会影响他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以,对孩子学习奥数不必有过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