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亚洲各国就成立外汇储备库基本达成共识,其中中国、日本和韩国分别出资384亿美元、384亿美元和192亿美元,分别占外汇储备库总额32%、32%和16%。
长远来看,外汇储备库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意义,突出表现在几方面。
首先,增加了亚洲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有利于维护亚洲金融稳定性。简单来看,外汇储备库构造了一套类似“血库”的机制,通过集聚各国金融“血液”,在一国受到危机冲击时,可以及时提供金融资源支持,使其渡过难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产生时,亚洲各国只能求助IMF这个苛刻的“血库”。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如今有了自己的区域金融“血库”,其应对危机的效率和合理性必然大大提高。
其次,能够加快亚洲金融一体化进程,促进各国金融发展的互补与共赢。2000年以来,亚洲金融合作进程缓慢,主要体现为双边货币互换机制的进展。如今成立了外汇储备库,一方面表明亚洲普遍性金融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另一方面也表明此前态度暧昧的日本也呈现更积极的态度。
再次,能促进国际金融机构体系的改革,增加亚洲各国的金融“话语权”。近年来,金融危机逐渐成为全球的“家常便饭”,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表现愈来愈令发展中国家失望。外汇储备库的建立,短期内是对IMF“功能缺位”的补充,长期内也是亚洲货币基金组织的雏形,在增强亚洲各国金融独立性的同时,也使亚洲国家在国际金融竞争中增加一致行动的可能性,由此促进亚洲在国际舞台的金融“谈判筹码”。
还有,能增加亚洲各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一方面,高额外汇储备既是亚洲各国的“财富”,却也是各国面临的“债务负担”,在把1200亿美元外汇储备注入“血库”之后,能够增加资金管理的灵活性,如果管理和运营机制构造得好,则更容易达到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目标。
最后,也将增强亚洲经济体的对外吸引力,维持亚洲经济活力。近年来,随着东欧等地区的兴起,亚洲新兴市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全球金融危机和欧美金融机构去杠杆化的潮流,又使得亚洲各国不同程度地出现资本外流。外汇储备库的建立,对于全球投资者来说都具有象征意义,表明了亚洲各国维护金融稳定的决心。
□杨涛(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解读:亚洲成立外汇储备库是在经济融合之上又迈出了一步,危机加重了各国的危机,另一方面使得亚洲更加团结了,区域一体化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