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涌故事:为爸特制端午粽


    我的小学同学严祥富,特别羡慕我有一个好爸爸;我上小学的时候,经常和祥富在一块儿玩。他看到我父亲下了班以后,总是忙个不停,比如蹬着车子到很远的农村用面粉去换大米、用粗粮去换细粮,去买鸡买鸡蛋;比如在家里把我们家的家务活儿全包了,从买粮、买煤、买菜,到拖地板、洗衣服,祥富多次羡慕地对我说:“我要有这么个爸爸就好了!”爸爸说:妈妈在纺织厂上运转班,尤其是上夜班很辛苦,所以,家务事他多做点是应该的。我记得妈妈不止一次地对我和姐姐说:“将来你们忘了我倒不要紧,可不要忘了你爸呀!”妈妈已经去世17年了,我经常想起她说过的这句话,记着父亲为我们这个家所做得太多牺牲;也因此,当我在上海有了自己的住房的时候,我就马上把父亲接到上海来生活了。
    平常的时候,爸不太到我这里来,他更喜欢自己住着;过年过节的时候,我是一定要接父亲来一起过的。我给爸说好了,让他在端午节这天,早上一起来就过来;我也提前一天就开始准备菜了。我知道爸爸特别喜欢吃我烧的红烧带鱼,我专门去买了一条一斤七两重的大带鱼;我还在同一个大卖场买了一长段大排,让卖肉师傅给切成大排片,一共切出了二十块。蔬菜更好准备,我们小区门口东北来的卖菜汉子,送给我三根茭白、几个土豆;我又从他那里买了一只西葫芦和一把香菜。
    我觉得这几样菜还平了点儿,父亲出生在著名的产鱼区—舟山群岛,因而特别喜欢吃鱼;平时有个带鱼也就行了,可这大过节的,应该更丰富一些才是。说来也巧,我正想着呢,我们小区门口就出了个卖活鱼的摊子;女摊主说,鱼不是在池塘里放养的那种,而是在松江极其丰富的水网里,钓到的野生鲤鱼。鱼摊上有两条一斤多重的活鲤鱼放在大盆子里,摊主说,她家还有一条三四斤重的大鱼,没拿出来呢;我给她说,我想买那条大鱼。她拿来一称,比她说的三四斤重还要大,这条活鲤鱼有四斤八两重!我叫她给我杀好、刮了鳞;收早餐摊时,我带了回去。
    我刚回去不到五分钟,爸就来了;爸每次来都要带些东西来,这次拿来了几个咸鸭蛋和一瓶油炸花生米。我和爸聊了几句,就赶快到厨房里去忙了。拣菜、洗菜、切菜、配菜,这烧菜的准备工作,看起来简单,却特别费时间,准备的时间往往比烧菜的时间还长。我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做好了各种准备工作,然后,我就开始烧了。先用小火炖大排,捞出大排待红烧,再在排骨汤里放进大鲤鱼的头尾,加上土豆片和大白菜,烧成鱼头排骨汤。接下来是炒素菜:炒西葫芦的时候,要起锅了,里面放点辣酱;炒茭白的时候,先在热油锅里爆上半碗葱花,然后倒入茭白丝,快起锅的时候,把早已备好的香菜倒入拌一下,再滴上几滴白酒,这样炒出来的茭白丝,怕是比那荤菜还有味道呢。最后烧荤菜:一是糖醋大排;二是红烧带鱼,把切成段的带鱼,用热油炸一下,然后,放入葱姜、黄酒、酱油和白糖,烧成浓红色,等汤基本收干了,就可以起锅了;三是烧鲤鱼,整鱼去头尾之后,中间段一切二,下段放入冰箱里以后再吃,上段用刀划上几道,然后入锅,油炸之后红烧。我前前后后忙了三个多小时,我们吃饭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看着爸吃得很香,我深感欣慰。
    我看到我认识的人里面,有些人婚前牵挂着父母,而婚后,就只想着孩子了;有人总是喜欢说忙,把去看父母的时间,看成是可以随便压缩和取舍的;也有人想出了一个自认为是两全其美的办法,买上点粽子之类的年节食品给父母送去就算是完成任务了。我觉得,做子女的亲手为父母做一顿饭,会让父母吃在嘴里、甜在心里的。在这之前不久,我带着爸爸去安吉玩,回来路过一家嘉兴粽子专卖店的时候,爸爸买了不少粽子,他给我说,那些粽子放在家里,现在还没有吃完呢,所以,爸爸端午节到我这儿来,我没有再煮粽子给他吃。我认为,粽子有特有的香糯味不错,但有香糯味的不都是粽子。我想,我亲手为爸爸烹制的这桌饭菜,爸爸吃了之后,应该会有与吃粽子一样又不一样的感觉吧。说一样,是同样的香和糯;说不一样,是有形粽子哪儿都能吃到,而我这带有感恩之心的无形粽子,爸爸只有在我这里才能吃到,只有在我这里,爸爸才能特别感觉到我这特制粽子的更香和更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