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此处


生活在此处

 

文/苏白

在比现在要年轻一些的时候,我正处于青春的苦闷期。那时,我正向往远方,追求一切遥远缥缈而注定不可得的事物。那时候的我,信奉“生活在别处”,一直想去深圳、北京这些名城追求理想,不想听从父母的安排回到现在的城市,继续和我父母一样的人生。职业和爱情,我都想自己做主。

于是我选择了漂泊。那几年,我陆续从事过酒店服务员、网吧业主、酒店部门经理等工作。这些工作,也曾是我理想的一部分,但成为职业后,却觉得并非如想象那般,或者也正如里尔克所言,想象中的生活是另一种生活。

苦闷,彷徨,对于华美的执着表达,对生活充满幻灭感,这些青春期的心绪在一些小说里找到了契合点,比如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比如阿来的《尘埃落定》,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但这些作品都没有另一部小说精致华丽和直入人心。

它就是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三岛由纪夫是一位天才作家,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其作品中表现出的颓靡和华美对于青年时期的我,有着重大影响。或许正如三岛作品描述的,一切美丽的东西都不可得,最终只有毁灭。

记得当时,我在一个下午偶然读到《金阁寺》,然后被吸引。这部小说取材于当时的一则新闻,1950年金阁寺的徒弟林常贤放火烧掉金阁寺。据林常贤说,他的犯罪动机是对金阁寺美的嫉妒,一把火毁灭了心中对美的畏惧和期待,也从毁灭中得到了解脱。

三岛的《金阁寺》表达了一种潜藏于日本民族内心深处的悲剧审美意识。譬如樱花,在绚烂的顶点突然凋零。那个年龄,我总是喜欢这些华丽至极、颓废至极的东西。

《金阁寺》给了我许多写作上的帮助和启发,如文本的跳跃,内心的思考和发掘,哲学和诗歌、散文、小说文本的交叉和结合,现代派技法和东方传统美学、文学的结合等等。

许多年过去了,现在的我学会了生活在当下,生活在现在,而不是活在过去和未来。在此处诗意地栖居,才是幸福的人生。我也明白了所谓“喜悦”应该是不经意的观照,而非执着和刻意。《金阁寺》里的主人公过于执着于相和理念,所以会痛苦。

我从前以为三岛的这部小说刻画的乃是人生的悲剧,现在写这个文章,忽然体悟到三岛在文章中处处都提到了禅。他实则是在当头棒喝,以悲剧和毁灭提醒世人,享受生活每一天,享受当下的生活,去我相,去执着,去体验生活中的禅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