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必要对重启IPO 讲鬼故事



没有必要对重启IPO 讲鬼故事

      日前,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随着《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正式发布后即将启动新股发行(IPO),这意味着已经停止数月的A股恢复了融资功能。

    一些专家和投资者认为这是一个利空消息,并认为A股将会在这则消息出台后很可能走出震荡行情。其实,没有必要和理由对A股重启IPO讲鬼故事自己吓唬自己,产生恐慌和不安情绪。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重启IPO这一天总会到来。股市最大的价值在于其融资功能,如果长期停止IPO股市就样丧失了其最核心的功能和价值。此次A股停止IPO已达数月之久,之所以如此,一是A股从最高点到最低点跌幅达到70%多,如此深的跌幅大大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股市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二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给国内经济带来了相当的冲击,整个宏观经济发展面临巨大不确定性。为了稳定投资者信心,稳定股市发展,A股 才停止IPO。但是,必须看到,如果股市存在,股市的融资功能就不可能消失,IPO也不可能不重启。重启IPO只不过时机问题,这次IPO随着“意见稿”实施重启意味着时机已经成熟,管理层已经充分考虑到重启IPO后可能带来的后果。

     其次,IPO重启有新的改革措施的保驾护航,IPO随“意见稿”的实施重启能够保证市场的稳定性。

    “意见稿”是股市一次重要的制度性改革,主要有4项改革措施,即要求询价对象真实报价,询价报价与申购报价应该具有逻辑一致性,主承销商应当采取措施杜绝高报不买和低报高买;要求将网上网下申购参与对象分开,若有配售对象参加了拟发行股票的网下报价、申购、配售任一环节,则将被视为选择网下申购放弃网上申购;对网上单个申购账户设定上限,原则上不超过该次新股网上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要求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刊登新股投资风险特别公告,向投资者提示新股认购风险。

    这些措施针对一些询价弊端和市场呼声,改革力度很大,体现了进新股发行主导权终将彻底市场化的趋势,体现了市场化这一核心思路,将使一级市场更具效率、更公正、公平。此次改革措施也会为二级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有利于股市长远健康发展,从长远来看,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意见稿”是一大利好。即便IPO重启后, 对二级市场可能带来一定压力,但总的利好趋势不会改变。

    因此,在“意见稿”改革措施的保驾护航下,重启IPO给二级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和震荡的可能性很小。如果单纯从供需角度分析就下结论IPO重启会给股市带来负面影响是片面的。

    第三,中国和全球经济正在逐步回暖,基本面支持IPO重启。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推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随着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到位,国民经济已呈现回暖迹象。在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8%,比去年同期和四季度分别提高4.2个和6.4个百分点;城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8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5.9%,增幅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这表明投资增速加快,消费较快增长,国内需求持续提高。

    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基本触底,总需求旺盛,货币信贷快速增长,工业见底反弹,GDP降幅缩小。同时微观经济活动逐步转暖,经济发展结构趋向改善。第一季度经济走势呈现V形。

宏观经济回暖会给股市带来强大支撑,宏观经济也最终决定股市的走势,在这种背景下将重启IPO看作利空并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