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小札——有所畏惧的崔杼


公元前548年,中国战国时期的齐国发生了一件大事,齐国的实力派国相崔杼因为齐庄公与他的妻子通奸而一怒之下杀死了齐庄公。暂时把持了齐国的国政,按照当时的惯例,他把掌管记载历史的史官,太史伯叫来,让他记载齐庄公死亡这件事情。按照当时的观念,作大臣的,不君主犯了什么罪行或者错误,都是不能杀死君主的。因此,他特别关照太史伯,对于这件事情,一定要写“暴病而亡”。

太史伯头也不回的回答,“历史不能胡编乱造,应该按照事实记录。”

崔杼恶狠狠的说:“那你打算怎么写啊?”

太史伯毫不畏惧的说:“等我写完了你自然就知道了。”

“我倒要看看你究竟怎么写?”

等到太史伯写完,崔杼拿过来一看,竟然是:“夏五月,崔杼弑君。”

崔杼气得把竹简往地上一扔,眼露凶光,直勾勾的望着太史伯说:“我看你还是重写吧。不然,我就杀了你。”

太史伯回答道:“杀就杀吧,那是你的权力,写却是不能重写的。”崔杼就把太史伯给杀掉了。

按照当时的规矩,兄死弟继。太史伯的弟弟太史仲听说哥哥被杀死了,就抱着竹简前来接替他哥哥的职位。崔杼心想,这回总该按照我说的去写了吧。

谁知,等到写完,拿过来一看,还是:“夏五月,崔杼弑君。”这几个字。

崔杼是又气又急,问:“你难道不知道你哥哥是怎么死的吗?”

太史仲说:“我当然知道,但是,太史只怕写的历史不真实,不怕杀头。”

崔杼就把太史仲也杀了。太史仲的弟弟太史叔又来了,他仍然同他的两个哥哥一样,照实书写,也被杀了。

然而,最后一位叫太史季的来了之后,他写的仍然是:“夏五月,崔杼弑君。”这几个字。写完之后,他直接就对崔杼说:“你杀吧,你越杀人,就越发显得你残暴。就是我不写,天下人也人会写,你可以杀太史,但你却改变不了事实。”说完把脖子一扬。

崔杼这下没辙了,叹了一口气,说:“我是为了保全国家社稷,没有办法才担起这份罪名,杀了君,后人会理解我的。”说完,挥挥手,让太史季回去了。

太史季抱着写好了的竹简往家赶,路上遇到了南史氏抱着竹简迎面走来。南史氏说:“我以为你也被杀了,所以,就接替你来了。你怎么没死?是不是?”太史季拿出自己写的竹简给南史氏看了,南史氏这才放心的回去了。 

看到这里,我们都会被史官这种不畏强暴、不怕权贵,不惜自己的舍弃生命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所震慑。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如今才能看到那些比较真实的、记载了中华文明的二十五史。也才使那些强权者为了身后之名而有所收敛。

同样,崔杼也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颗残忍的心仍然是有所畏惧的。他杀齐庄公,更多的是为了一个男人的尊严。从这一点上来说,他比起那些为了自己的仕途,不惜把自己老婆、情人甚至女儿往领导床上送的男人来说,要高尚得多。另外,他那颗仍然有所畏惧的心,也阻止了他继续滥杀无辜,而当时他是有这个能力的。仅仅就这二点,崔杼就可以算一个男子汉。而作为一个实际上的统治者,如果能够有所畏惧的话,对国家,对百姓都将是一件幸事。虽说他不一定会做什么好事,但至少,他在做坏事的时候会有所畏惧,从而少做一些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