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写名星系列



  我为什么写名星系列
   曹秀
    熟悉我的朋友们都知道,近两年我一直写赵本山潘长江等名星系列,而且已经成功写出,下一步就是如何把这套书成功推出。在与名星谈话中,碰到许多事让我高兴,也让我思索。高兴的是与名星有等距离接触,不论他们在哪里都有机会见到他们,思索的是他们为什么成名,或者说,他们为什么成功,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对名星来说,成功有成功的难处,赵本山有赵本山的成功路子,潘长江有潘长江的成功路子,李静有李静成功的路子,范伟有范伟成功路子。不论哪位名星,他们成功背后都有数不清的辛苦,都有数不清的掌声,还有数不清的鲜花和麻烦。他们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喜,也有忧郁。最后他们终天地战胜所有困难,冲破所有阻力,终于取得成功。也许这就是我为什么写名星系列的原因,也是为什么让人思索的原因。其实名星很普通,有时他们跟你我一样,也是三睡一个倒,随意吃喝。然而,名星有时跟你我也不一样,他们每天休息时间跟你我就不同。白天他们有可能睡觉,夜晚有可能演出,即使平常节日里他们也是不得休息,有的名星几十年来从未与家人过一个春节。就凭这些,你我就是感动,就是思索,这也是我为什么再三写他们的原因。我写他们并不是为了钱,采访他们需要花钱,费时间,可是为了能够将这一套书写出,我也是经历了数不清的麻烦,经历了一列艰难险阻,最后才算写出,也许这才是我与名星的真正有缘。
    其实,我与名星有缘,不如说是我与二人转有缘,如果没有二人转,没有我对二人转的忠诚也就没有我写名星系列的忠诚。我父亲喜欢二人转,他从多年以前就是二人转迷,甚至我从小就听他唱二人转。实际上,他唱歌时我并不知道是二人转,比如东北小调《送情郎》等,我一直以为父亲唱的是黄歌,包括《沈阳啊沈阳我的故乡》等,都有黄色歌曲的嫌疑。然而,直到父亲去世后,他嘱咐我写《赵本山与二人转》,写出东北名星,我才恍然大悟,《送情郎》就是典型的二人转小曲。我为父亲高兴,也为自己难过,毕竟我对二人转并不怎么迷恋。如果不是父亲,至今我也不会对二人转产生什么迷恋,更不会浪费时间写出名星系列了。
    曾几何时,与东北乡亲在一起,听到二人转的曲子时,也是兴高采烈,也是情不自禁。我记得有一次,在北京当兵时,部队战友听半导体,里面有二人转的曲子,于是战友兴奋地说,你们听,二人转,东北二人转。就这一声叫喊,让东北所有人热泪盈眶,是啊,从沈阳来北京当兵的人中,数我们最喜欢二人转了,可是当时并没谁认为二人转就是现在的二人转。我在北京当兵的时候,赵本山还在农村受苦,他为户口问题四面楚歌,可是并没有让他放弃。不信你问问赵本山,为什么喜欢二人转,实际上他就是为了脱离农村,让自己有一个城市户口。然而,多年以后,赵本山才脱离农村,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潘长江为什么喜欢二人转,就是因为他想登台演戏,当时演员没有别的出路,只有二人转这一个项目受观众欢迎,除此之外,别无他路。崔凯为什么是著名的二人转专家,因为他就是写二人转小戏出名的,他写出的小品让中国人笑逐颜开,加上赵本山潘长江李静李海的表演,真正是达到了高峰。他们这些名星把二人转弄得高潮跌起,名星不断,先是赵本山徒弟成名,然后就是小沈阳成名,连于月仙也在扮演《乡村爱情》里成名。研究名星成功的秘诀,实际上就是他们都有二人转的功底,东北一批人成名,这不是简单问题呀。你说能不值得我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