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企业狼性文化大揭秘》——残忍冷酷(六)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微软这个名字在全球范围内早已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微软今天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人们对其持有不同的看法,绝大多数人并无好感。在世人眼中,这些年来微软除了产品表面形式还算人性化外,在其他方面简直可以用贪婪、自私、无情、自负、傲慢、霸道、排挤对手、赶尽杀绝、一意孤行、作恶多端等等来描述和形容。它所做的举动总是被人们做出“得市不得心”这样的评价。资深IT评论家鲍勃●埃文斯认为,世人对微软的不快更多的是来自微软的商业手段,微软一贯奉行“只要我能赢,其他人都无所谓”的经营管理作风,这认社会各界尤其是同行们大为不满。
“顾客是上帝”、“竭诚为顾客服务”、“顾客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一系列承诺往往是每一个厂商的口头禅。微软当然也喊出了这样的口号,并竭力以顾客的名义作挡箭牌。
然而,现实中的微软似乎是个言行不一的伪君子,它的所作所为常常认人大失所望。
认我们来看一组令人惊奇的数据。1996年,微软各软件的平均售价为91.27美元;到1998年,这个平均值上升到106.17美元,涨幅20%。而就在这时,全世界软件业软件平均销售价格从1996年的44.08美元降至1998年的41.70美元。在业界产品价格继续下滑的形势面前,微软却逆势而上,以谋取高额利润。
在行业竞争中,但凡被微软盯上的竞争对手没有一个能逃脱被扼杀之厄运的。在整个商业圈,微软也是四面楚歌,但,其狼性的“侵略性”和“控制欲”及“技术领域的绝对优势”使它一次次残忍无情的阴谋得逞。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律。在竞争中,负面效应是避免不了的、即使再文明、适度、公平的市场经济竞争,也必然会出现一些诸如唯利是图、贫富悬殊、惨遭失败等现象;若是不正当竞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坑蒙拐骗等现象更是避免不了;如果是野蛮的、破坏性的竞争,则会给竞争者和整个社会带来沉重的灾难和不幸。
其实,这一切都是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但,一个融洽的社会环境、一个和谐的商业竞争氛围、一个协作的组织合作却需要更多的人们的共同努力。(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