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在与中央驻豫新闻单位负责人座谈时深有感触地说,说实话,领导干部要听点真话很难,正确的舆论监督对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是一大帮助,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支持舆论监督。(《人民日报》2009年5月21日第10版)
领导干部要听点真话很难,首先需要厘清两种不同真话的情况。一种是正面的真话,一种是负面的真话。前者令领导听了高兴,后者令领导听了皱眉。因此,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听点正面的、让自己高兴的真话并不难,难的是听点负面的、让自己坐立不安的真话。
之所以出现领导干部听不到负面的、让自己坐立不安的真话的情况,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领导干部不高兴听,二是领导干部的下属不高兴讲。而领导干部的下属之所以不高兴讲,主要还是因为领导干部不高兴听。因此,领导干部能否听到负面的真话,关键取决于领导干部对负面真话的态度。在我国官场上流行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报喜得喜、报忧得忧的潜规则。下属的喜忧从何而来?当然是领导。领导表扬了就是喜,领导批评了就是忧;领导的批示给自己长威风的就是喜,给自己添麻烦的就是忧。
中科院院士、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算是敢于直言的人了。他在2009年全国两会进行的小组讨论会上,对人大代表行使权利的方式就进行了一次“炮轰”。他指出,人大代表的定位很清楚,但是人大代表在行使自己的权利和畅所欲言方面还有待改进。“我们开会,每人发言10分钟,但很多人其中前面8分钟是歌功颂德,1分钟对自己歌功颂德,剩下最后1分钟,来不及讲问题了……”他还说,“我观察了一下,领导不在时,我们的发言很踊跃,而且讲得很深刻;但是只要有领导在,我们相当多的时间都是在歌功颂德!这个很不应当!我参加了两年的全国人大会议,我的感觉就是这样。”他的这番话,不仅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掌声,而且一经媒体披露,在网上也赢得了一片赞赏之声。想想看,连直接决定全国重大方针政策的全国人大代表都不情愿把宝贵的议政时间用于说负面的真话,还有多少小老百姓敢于摸负面真话这只老虎的屁股呢?
以上说的还只是人们不敢或不愿说负面真话的顾虑,让我们再来看看一则小故事中所揭示出的人生哲理。从前有个猎人,在一次打猎中营救了一头小熊。熊妈妈很感激他,于是在一个风雪夜让无法回家的猎人留宿在熊窝。第二天早上,母熊问猎人休息得怎么样?猎人答:休息得很好,就是你身上的臭味让人受不了。母熊听了,脸上立刻就挂不住了。它顺手拿起一把斧子对猎人说;为了弥补您的损失,请您对我的头砍一下吧!猎人也没客气,真的就接过斧子砍了一下母熊的头。过了若干年,猎人又见到那只母熊,便问它:上次砍了你,伤口恢复得怎么样了?母熊闷闷不乐地回答:被你砍过的伤口早就恢复了,可是你说的那句话却让我永远忘不了!
这就叫“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母熊身上确实存在着让人受不了的臭味,母熊当然也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身上有臭味,猎人对母熊说的也的确是真话。然而母熊之所以觉得受了伤害,并不是因为自己受到了诬蔑,而是因为从猎人嘴里说出来的真话恰恰是负面的而不是正面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在听到这些负面真话的时候,大概也与熊妈妈一样有着面红耳赤、刻骨铭心的感受。好在,熊妈妈即使听了负面真话有些不高兴,也不至于对猎人采取报复性行动;可是如果一些胸怀不够宽广的领导干部当真因为听了负面真话而不高兴的话,却难保不会给说负面真话的下属小鞋穿,而这也正是大多数人不想做故事中的猎人的主要原因。
于是乎,领导干部惯听的便多是恭维之语,惯遇的便多是恭维之人、惯去的便多是恭维之地、惯见的便多是恭维之事。如此,领导干部开心,下属也开心,你好我好大家好,和谐得不得了。倘若下属只挑好的讲、不捡坏的说倒还影响不大,可是如果下属为了讨好领导而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甚至把坏的说成是好的,那就会使领导错误地判断形势,作出错误的决策,甚至有可能误党误国了。要命的是,这样的例子我们时不时地会在媒体上看到。
负面真话相当于阿Q头上的癞疮疤,只要说真话的人不是恶意的,我们的领导干部就不要象阿Q那般生气。听点负面真话,顶多是面子上有些过不去,心里边有些不舒坦,与误党误国相比,领导干部的这些个小耻小辱又算得了什么呢?忍受这些小耻小辱,是成熟的领导干部所应该达到的一种境界。有了这种境界,领导干部才不会混同于母熊和阿Q,才会听到更多的真话。
为什么领导干部很难听到点真话?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