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发展给社会文明的启示


同题回首:涓涓流水聚江河之

 

 

近,从收集的信息中选看三篇,不得不引起思考!很想与网友分享。

一位国内大学的终身教授,不知是受委托?或是受邀请?或是属交流?代表中国宣传中国文化。从演讲,令人深思:

“君子成人之美” 这个词语,来自孔子的《论语》,也是儒家经典。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可译为:“君子”是有很高德性的人。这样的人,总想着别人的好,尽可能去开发、诱导、鼓励、帮助他完成这个心愿。这句经典,深切地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明传统。 

这位教授先讲中国文学中几个故事: 

古代庄子的书里有个故事,说有个郢人,长于挥舞斧头,他舞斧成一阵风。郢人表演的时候,有一个搭档,名字叫质。质的鼻子上涂上薄薄的一层石膏粉,郢人一斧头舞下去,可以将石膏粉削去,而不伤到质的鼻子。

这个故事是一个寓言。一方面是表彰郢人的高妙技艺,另一方面是赞美质精妙的配合与一心一意的成全精神。后来质死了,郢人就再也不能舞斧头了。后人将质作为最好朋友的代名。宋诗人王安石诗:便恐世间无妙质,笔端从此罢挥斤如果没有美妙的“质”配合成全,再美好精彩的创造也会绝迹于世间。这就是“郢人运斤”的成语故事。 

讲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朋友,应该算是管仲与鲍叔牙在汉语中,称最好的朋友为“管鲍之交”。管仲是政治奇才,他的才能与智能,一直是潜藏的不仅没有机会表现出来,而且显得很无能的样子;幸有鲍叔牙的欣赏推荐,才有机会发挥;这是鲍叔牙的成人之美。是否可以说:鲍叔牙知道朋友是一块真正的玉,一心让玉在社会成为一块美玉。这个成语,创造了中国文化史上不朽朋友之道的美好与高贵;也有伯乐发现了千里马。 

中国古代的戏曲,极富于中国文化的人精神。戏剧人物,都有或遵循以配角的悲剧成全主角的英雄壮举,也是“成人之美”的古训。 

《霸王别姬》是一出有名的京剧。刘邦借智谋用四面楚歌之计孤立项羽美人虞姬在军帐为霸王献舞;虞姬舞剑,非常含蓄,非常美,有一种中国式的悲剧精神,最后自刎身亡不仅免得自己是霸王的累赘,也完成一种生命非常之美,因为楚霸王的生命是一种英雄之美,她爱其所爱,拼将自己的生命,化最后的流星闪过夜空,这里有一种中国人蕴涵深情厚意的极致的表现,是一种成人之美。 

说中国神话中的嫦娥奔月这是中国文学与戏曲的一个美妙谜。她哪里是我们现代人所想象的,厌倦了人间的生活,想飞到月球上去?中国的神话,是非常人性的。在著名京剧演员程砚秋的演出本里,嫦娥之所以要奔月,是为了成全她的英雄夫君后羿,是为了代替后羿接受玉皇大帝的惩罚。她代替夫君饮下了飞往月宫的毒药,甘愿忍受旷古的寂寞与无边的寒冷,以成全夫君为造福于人间的美好生命。这也是一种伟大的牺牲,这是成人之美。 

嫦娥与虞姬的心是平常,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她们只是妇道人家,只晓得对她们身边的人好,但是她们的成全,成了一种烈士与宗教之外的神圣与美。千年流传的神话故事背后,是中国文化中从圣哲到普通人都可能具有的“成人之美”传统。 

这位教授借中国文化论述成人之美的思想: 

“成人之美”具有神圣性,强烈的牺牲、激烈的殉难,有日常生活化日常人生的处世哲学与伦常德性。《大戴礼记》说:“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不说人之过,成人之美。”文艺作品中所渲染的牺牲精神,只是为了达到感染力所需要的一种强调的表达而已,不必做刻舟求剑的理解。 

在儒家论人之间关系中,有三种正面表达。一是底线的、消极的,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高调的、积极的,即“人溺己溺、人饥己饥”。前者是向内克制自己的,后者则是向外拯救世界的,但是还有第三种,内在修身和素质再外在达人和展示,即人即己,积极向上,不夸张自我、强调牺牲。这就是“君子成人之美”。 

从上述文学故事中可见,人与人之间,有深刻的相知。“成人之美”的一大前提,是生命情调的认同、理解与知赏。生命情调的认知,造成了心灵相通的欢契与灵魂的相互成全。中国文化创造,不贵相异,而贵相通。如何求得相通?文化即在其中产生极大的作用。以文化的方式,求得心灵相通,进而求得生命相融,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所以,中国的文学,通于中国的心灵哲学。 

以文化的方式求得心灵相通,与儒家对人性的看法有关。即人的天性是美好的。嵇康说:“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天性”是中国文化一个极美的词语,是天地宇宙赋予人的美好的个性。通往人的存在的神圣性。曾国藩也在他的日记里说过:“见得天下都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都是好人,存一番熏陶玉成之心,使人乐于为善。”这是来自一种有关人性的古老信仰的实践德性。顺此美好的天性,成全之、造就之,不是埋没、忽视,更不是妨害、扼杀之。 

以文化的方式求得心灵相通,与儒家对社会的看法有关。因而,“成人之美”是基于一种“报”与“保”的儒家社会哲学。它与儒家的另一基本信条“与人为善”相联系,是一种正面、肯定的、阳光的看社会的方式。孟子说:“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与人为善”,是正面肯定人与人之间相处,需具有发自内心的好意。 

成人之美,也是君子自己完成自己、自己实现自己的一种方式。君子完成自己有两种方式,一是修身治心,即“成己”;一是推己及人,即“成物”。君子所“成”的别人之美好,其实也是自己的美好。不仅是以文化的方式求得心灵相通,而且是以文化的方式求得心灵相融。“充其忠爱之心于人之美,其乐之如在己也。”质的配合,实现了唯一的心灵默契。鲍叔牙之成全,也补偿了自己想成为伟大政治家的夙愿。虞姬的舞剑自刎而死,增色了她与楚王共同生命之壮美;嫦娥的奔月,也完成了她关爱人间的崇高品质。在这里,生命的美好,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这位教授借中国文化论述现代社会的乌托邦。

儒家的成人之美,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特点,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训条,更是一种重要的精神修炼。它源自一种古老的看世界的方式,经千年的修行,生成为一种高明而中庸的处世之道与成德之道。那么,在现代社会,会不会是一种浪漫主义的乌托邦呢?我简单谈谈儒家“成人之美”的现代意义。 

第一,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的发展,是一个解放的过程。这个解放过程最厉害的方面,即人心的解放,即占有性的个人主义与排他性的物质主义对其他人性图景的解放。占有性的个人主义与排他性的物质主义对于人性的基本图景是:人生来是为了占有与得到。正如霍布斯所言:“一个人的价值,就是他的价格。”这种人性图景的胜利,当然是对中世纪的牺牲者和羊羔式的人性图景的反动,是对人性的解放,但是糟糕的却是它以牺牲了其他人性图景为代价。“成人之美”以及所联系的儒家人性图景,既不是一种牺牲者与羊羔式的,也不是占有性的个人主义与排他性的物质主义人性图景,最终关系到一种新的人性文化的重建,将改变当代人性文化主流看世界的方式。 

第二,社会上的慈善事业与志愿者组织,是“成人之美”的制度性实践。可见有广泛的现实基础。 

第三,成人之美的“成”,是“诱掖”、“顺承”、“奖劝”的意思,是建立在尊重人、相信人性的基础上,所以是主体间性的对话与交往伦理。重要的是知道、理解、尊重、开发对象本身的美好,而不是主体自以为是的好。这样,就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强加于人的权利侵害,更避免暴戾恣睢的压迫奴役。对于那些弱小的、边缘的、潜在的、进行中的善良状态,成人之美是要顺承着它的美好的潜在人性趋势,从正面去帮助它完成自己的善良的目标。 

最后,在现代社会,“成人之美”作为一种古代的处世哲学,有其理论的混沌,不可缺少分析的态度。譬如,如果进入社会政治实践的领域,也会产生一种所谓“错置性谬误”。有两个通常的谬误。一,在经典的古代解释传统中,“成”也被解释成“称”(评论、宣扬)。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小人则反是。”如果理解成,君子只称别人的好处,小人只称别人的不好。那就可以变成讳疾忌医,只听好的一面之辞。如果这番话用来批评现代社会的媒体工作者,那就可能成为了“错置性谬误”——把用于私德领域的原则,放在了公德的领域。现代社会里,凡是公共的事情,当然要有人出头来分黑白、多臧否,遇事激扬一番的。二,不同价值冲突的人群间,可不可以也“成人之美”呢?其实,成人之美是有点自私的。自私全他人之美,成全了别人,也成全了自己。如果没有我的好在其中得到印证、认同,就不一定能是完全的成全。因而在价值冲突的人群间相处,儒家一个更重要的主张是“和而不同”。我们不必无限夸大“成人之美”的优越性。成人之美更多的主要是小社群相处之道,依儒家之道,小社群处好的,大社群也是可以处好的。大社群相处的原则,也蕴涵在小社群之中。“成人之美”强调的是这个“美”,即“生命的相通”。 

这位教授还讲一个古代故事深入或升华成人之美。 

一天夜里,嵇康在路边的亭子里休息,弹琴。琴音雅逸,有个声音在空中叫好。嵇康抚琴而问:“请问你是何人?为什么不出来呀?”那个声音回答:“我听见你弹琴,音曲和美。可惜我的形体残毁,不宜与先生相见。”嵇康又抚琴击节,问:“夜色已深,为何不快点出来见面?区区形骸之间,又何必计较呢?”那个声音于是出来,只见一个人,自己提着自己的头说“听你弹琴,开心得很,好像又活转来了。”他与嵇康一起讨论音乐的美妙,最终弹奏了一曲《广陵散》,教给了嵇康。天有点蒙蒙亮时,嵇康与无头人,一路谈论着音乐,消失于晨光熹微的旷野之中。 

那个听音乐的人,是个野鬼。嵇康与他,隔着完全不同的世界。但是他们却相会、相知,灵魂相遇于超越的生命境地。我们可以把这个故事,解读为一个伟大的寓言:虽然是异类,然而都有平等、美好的心。嵇康成全了无头人的心,无头人也成全了嵇康的心。在心的相通上,完全不同的人,可以相遇于遥远的天边。也有心静、孤独时的灵感暴发和涓涓细流。

 

 

看完这位有书呆子的演讲,用文字故事讲中国文化,大有古为今用;在经济发达国家对学生和商人讲,效果会如何?用理性分析,好像理论与实际是有距离的。从社会实践,在物欲横流和商人追求最大利益化的私有制沿袭比公有制占优势的当今世界,有多少人会有成人之美之心?就是在成人之美前加君子,现在有多少君子有成人之美之心?嘴说不腰痛的可能诸多?由此,想到教育的理想化与社会现实离千里之外,是空中楼阁?是笼中鸟?是温室里的花朵?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的成功规律,是先有理论,重要是把理论运用在社会实践中,也有理论符合和给合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的民情。不是就会像南辕北辙!

 

 

有人对中国当代文学进行综合,从中发现规律;由于是个人,不是课题组的集体,在主见上存在取舍:

当代文学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没有过的繁荣景象,虽然在发展进程中曾有过失败或失误,但是成就始终是不可低估的主流。正确的总结过去,鞭策而展望未来是必要的,现分时段实事求是地讨论:
一、建国初期的八年
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解放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国家、民族、人民充满希望,起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向工、农、兵、革命干部的文学紧跟着发展起来,涌现出很多爱国主义作者,创作极为丰富的小说,如《红岩》、《保卫延安》、《苦菜花》、《平原枪声》、《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高玉宝》等长篇、中篇、短篇的合集、选集。一九五六年,中国作家协会创办《诗刊》,载毛泽东的传统诗6首,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起不登大雅之堂的古体诗重新放彩;毛泽东不提倡青年学习古体诗词。当时,散文和戏剧作品亦很丰富,魏巍在抗美援朝写的战地报导《最可爱的人》鼓舞人心。这8年间,毛泽东的双百方针两为方向,使文学欣欣向荣,对社会起到裨益教化作用,振奋民族精神,提高群众的思想品德,形成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升平景象。当然是政治的教育、政策的正确,但不能忽视文学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反右以后的九年
从一九五四年反胡风反革命集团起,文学战线上的路线就有抬头。到一九五七年的反右,也扩大化,是路线进一步深化的反映,也是个人崇拜的抬头,提出右派就是反动派的论调。从文学作品中摘章取义、追风捕影,大揪所谓右派,成千上万的作家、作者,被划为右派分子,遭到无情打击、残酷斗争,扼杀了文学生气。由于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兴起了歌颂合作化、大炼钢铁、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集体食堂的民歌文学,涌现大批的贫下中农民歌作者,搜集出版大量选本,这些违心的东西经不起历史的考验,在3年的特大灾荒中被抛弃无遗。未被政治运动打下去的少数作家,由于思想改造的严肃,不敢写作,文学战线一蹶不振。
三、文革起的十三年
文革十年,是建国后文学发展史上最悲的时段,它以反对三家村《海瑞罢官》等为开端,大抓文艺战线上的阶级斗争。林彪、四人帮搞个人崇拜发展到顶峰。从一九六六年开始,将古今书籍大肆搜焚,各地名胜文物古迹捣毁殆尽。学校停课,学生在国内大搞串联闹革命。工厂、矿场停工停产,工人闹革命。农民也跟着闹革命。交通阻塞,经济濒临崩溃。九百六十余万平方公里河山,无处没有吼着革命无罪、造反有理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他们打着誓死捍卫毛主席的旗号,大搞打、砸、抢、抄、抓。反右运动幸运余下的作家、作者难逃劫运,被打击无余。全国所有新华书店,除摆有少数科学图书名,尽是《毛选》、《老三篇》、《毛语录》红宝书。中国文学的可悲,历史上莫过于此。规定全国读毛泽东著作,其余禁忌。作者(含所有知识分子),较有名的定为反动学术权威,经常批斗不息,不少被整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所有知识分子,都被扣上一顶臭老九帽子,动辄视为牛鬼蛇神被揪斗。
中国文学发展,从反右运动起就走下坡路,到文革浩劫,被判死刑。但独于毛泽东的大字报,遍及全国各城市、集镇和农村,经常张贴极尽造谣、欺骗伎俩的文章,多传抄小说、散文、诗歌等,乌天黑地,令正义的人哭笑不得。这些大字报文学,根本经不起历史检验,一九七六年随着四人帮被粉碎而下降,一九七八年全被扫进历史的垃圾中,比粪土都不如。
四、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年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以后,经过对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学习讨论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落实干部政策、改正错划右派、平反了大批冤假错案,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打开原对文学的禁锢,作家、作者纷纷涌现出来,经过政治运动打击被党的政策拯救出来的,多年老,欲写长篇作品,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所以从事诗歌创作的队伍空前壮大,从北京到各省、市、县,诗歌组织如雨后春笋,诗人数万,仅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在一九九七年就达七千余人。中、青年从事小说、散文、新诗、报导、电视剧本等,人数和创作量之多胜于往古。来还不少。及今文学书、刊之多,也是中国历史上没有过的。
结后语
当代中国文学虽遭很大的损失,但是发展是客观实事的存在。由于市场经济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较大,认为稿费低,专业作家难以生活,不如小摊卖瓜子。有少数趋向经济效益的作者,写些低级趣味的作品图赚稿费。都是文学发展中的不利,但瑕不掩瑜。这是改革开放中必然的现象,因为国穷民贫若干年,大家都穷够了穷怕了,都有对物质文明较大要求,但孕育着日后精神文明很大发展的生机。我认为市场经济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再过20年或30年,国家更为富强,人民物质生活已达相当高度的富裕阶段,需要的是高度的精神文明,那时的文学作家,不是忧贫,而是忧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从事文学的作者们,准备着吧!迎接文学更加辉煌时期的到来。

没有看这位写者的简介,也没有上网搜;从引用的文看大有薄古厚今?连风靡一时的话剧《于无声处》,小说《班主任》《伤痕》不提;对文化大革命中的红色经典和几个样板戏也没有讲当时的作用和普及。个人认为欠全面?特别是对一九七八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上的流行的文化热,或文化现象涉及太少?如电视、电影、校园歌,琼瑶的言情和金庸的武侠,文凭和出国、全民经商和全民炒股,等等;但给关注者提供了思路。

 

 

从古为今用到薄古厚今的文化现象,在网上看到事实求是的报道,能否对社会上一时造假之风和官员政绩有些认识,也可想到一些贪腐现象;从社会主流,虽是少数和个别,但不能成为遗忘的角落:
题记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大凡爱吹嘘的干部都徒有虚名。更不是百姓期望的好官!

为官一任,执政一方的领导干部,笔者奉劝千万不要过分在领导面前吹嘘自己的政绩,尤其不要当着知道你底细而又正直的父亲。否则的话,就像这位大意失荆州!

笔者趁着节假日正要出去散散心。忽然接领导打来的电话,叫我们几个记者陪同某市委领导去乡下某镇验收第一季度的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笔者真是佩服某些领导的勤政作风,连节假日都不放过。虽然有些不情愿,但因任务所逼,只好服从安排。

汽车在弯弯曲曲的盘山路上盘旋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来到远离省城一百多公里的山区小镇。放眼望去,山川秀美,绿树成荫,好一派诱人的田园风光。特别是公路两旁,依山而建的农家小屋,一栋栋红墙绿瓦,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看到这些,笔者从心眼里称赞地方领导执政有方,把一个山区小镇按农村城镇化治理得如同世外桃源。

在镇政府门口停下。市委领导对早已等候在此的镇长杨某挥了挥手说:今天午餐不上饭店,就在你家里吃,也好为地方财政节约点资金。杨某搔了搔后脑勺,唯唯诺诺地说:这恐怕不太好吧,你们大老远地跑来……

话还没说完就被市领导堵了回去:就这么办,说定了。市委领导很潇洒地打了个响指,走进了镇政府办公大楼。

 镇里的办公室秘书陪着领导交谈不到一小时,杨某就乐颠颠地跑来,引领我们一行上他家去进午餐。大大的一张八仙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乌龟王八。十多道菜堆了满满一桌,酒倒是两瓶金六福,笔者不会喝酒,不过一看包装,估计价格也不菲。这一桌酒菜不用问,显然还是大酒店的杰作,凭镇长家里那小小的煤气灶显然没那么快,再说也做不出这色香味俱全的一大桌。酒桌上,除了我们一行,镇上几个作陪的领导外还有一位年过八十的老人。老人精神矍铄,腰背不弯,耳不聋眼不花。后来才知,这是镇长杨某的养父。

席间,杨某一边频频向市委领导敬酒,一边不停地介绍当地的风景名胜,风土民情。不时向市委领导拍马屁,殷勤献媚。极尽优美之词,奉承得市委领导眉开眼笑。酒过三巡,杨某从秘书手里拿过早已准备好的一张数据表格,递给市委领导,杨某指着表格滔滔不绝地说:这是我镇今年上半年居民的人均收入,这是最近新建的农民房屋居住面积,这是新修建的公路指标,这是目前我镇的长远规划。经镇政府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第二季度我们打算在镇政府对面修一个富民广场,再建一个人民电影院,开发一处森林公园……

杨某正在唾沫横飞地吹嘘自己的政绩,只见旁边那位一直板着脸孔,一言不发的老人气得根根胡子炸起,呼地一下站起身,猛地一拍桌子,大吼一声:住口!你小子别吹了。从小在老子面前光屁股长大,你身上几根汗毛老子都一清二楚。你眼睛瞎了,三顺子老婆至今卧床不起,连看病吃药的钱都没有。你王大妈一大把年纪,穷的都快揭不开锅了。全镇有多少人被你小子折腾得叫苦连天,为了自己的政绩,强行摊派改造旧居,修建什么狗屁花园。各家各户为了迎接上级检查,重新修造房子,家家负债屡屡。你知道大家平时背地里多么恨你,都骂你杨扒皮,你不害臊让我这张老脸往哪儿搁。你忘了,当年考上大学时。你老子我就是当时的公社书记,可我却穷得连你上大学的钱都没有,还是乡亲们东拉稀凑,才有你小子的今天,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才当几天领导就忘本了。早知道这样,当年我就不该把你从垃圾桶边捡回来,应该当场把你摔死。你小子虽然不是贪官,但比贪官更可恶,该杀。

老人骂完还不解气,接着又说:如今的领导也真是混账透顶,检查工作不深入百姓当中了解,单凭下级吹嘘。严重脱离群众,典型的官僚主义嘛,真是可恨!

各位可有所不知,老人曾经是人民的功臣,在渡江作战中立过二等功,至今还有一块弹片在身体里没有取出。早在80年中期,任公社书记的他响应党中央的干部年轻化,主动让贤。凭他的资历,给个市委书记都不为过,由于他清廉正直,很受乡亲们爱戴。尽管痛恨杨某,碍于老爷子的面子,大家只好强压怒火,忍气吞声。

老爷子这顿狠批,让在座的市委领导又羞又愧,头上冷汗直冒。杨某一看不好,连忙打圆场:爹,您这是干嘛,让领导多不好意思!

话还没说完,怒不可竭的老人抓起桌上一个吃完的空盘子,啪地一声扣在杨某的脑门上:你这畜生,我不光骂你,还要揍你,替全镇百姓今天好好教训教训你这忘恩负义的东西。

杨某捂着脑袋,哎哟一声,身子栽了两栽,晃了两晃。扑通一声倒在地上……

 

 

这位地方媒体的记者,不可能把这篇大作刊在报纸上或在电视上播,因有地方干部的形象和权威,更有地方改革开放的政绩;不只是个别干部,也有地方集体干部。可发在不是实名的博客上或一些网站上;有网民跟帖,如果老人不曾经是人民的功臣,会对儿子说:你小子虽然不是贪官,但比贪官更可恶,该杀。会对儿子的上级领导讲:如今的领导也真是混账透顶,检查工作不深入百姓当中了解,单凭下级吹嘘。严重脱离群众,典型的官僚主义嘛,真是可恨!

 

 

从教授的演讲有古为中用,到写者对中国文学的薄古厚今,到媒体记者的客观记录,能否多少发现文学对社会文明的引导和推动!只有事实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社会典型、文化共性从宏观和微观观察、分析才能全面又立体。从三篇引用的文,是否能发现一个规律:以文字反应社会现实或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无论是借古的说教,还是当今的报道,都要给人真善美!也就是:第一是真实,包括事实的真实和情感的真实;第二是善意,尽可能给人从悲喜哀乐中觉醒和热爱生活的希望;第三是美,有阅读、欣赏、享受之美,也有明理和情感的艺术美,更有维护、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和尊严的人性美。这些是普世价值和美学规律中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共同劳动共同拥有共同分享。

 

 

客观方面,从文的源和流,或引用和编辑,应属在原有基础上的再创新;正如古代经典文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等,都是从民间流传和口述的基础上精心整理、集合编辑的;从主观,有门外汉之意,有拿来主义之识,有宏观综合之用。但愿关注者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