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第十四集:击水新唱


    毛泽东爬过中华大地数不尽的山峰,也游过中华大地无数的江河。

    曾经有一个说法,说毛泽东敢于向任何江河挑战,就是不愿游黄河。

    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

    让我们听听1959年9月,他在济南浩阔的黄河岸边与山东省委书记舒同的一段对话吧!

    毛泽东说:“全国的大江大河我都游过了,就是没有游过黄河,我明年夏天来济南横渡黄河。”

    舒同说:“黄河泥沙太多,不便游泳。”

    毛泽东说:“有泥沙怕什么,上来一冲就没有了。”

    舒同说:“黄河漩涡太大,太多。”

    毛泽东仍不甘心:“漩涡也没有什么可怕的。总之,我明年7月下旬或8月上旬来游。”

    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第二年夏天毛泽东没有来。

    他终究没有畅游黄河,这成为他的一大遗憾。

    让毛泽东遗憾的是,他畅想到国外去游大江大河的愿望也没有实现。

    如果说,翻越无数山峰的毛泽东,曾经踩出一条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那么,渴望搏击江河风浪的毛泽东,则亲身体验到胜利后的中国发生的变化,是那么的让他欣喜异常。

    于是,他禁不住唱出新的赞歌--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毛泽东曾对人解释说,这首写于1956年6月的《水调歌头·游泳》,“是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

    毛泽东喜欢游泳,而这是惟一一首以游泳为题的诗词。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好写颂歌,而这是惟一一首吟咏工业建设题材的诗作。

    1954年夏天写《浪淘沙·北戴河》的时候,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刚刚开始;1956年夏天写这首《水调歌头·游泳》的时候,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基本结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到来了。

    毛泽东到中流击水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写完《水调歌头·游泳》一年后,毛泽东从重庆乘船东下,经过他魂牵梦绕的三峡。

    1957年7月7日那天,他给中央发了一封惊人的电报 :“我拟于7月24日到重庆,25日乘船东下,看三峡。如果三峡间确能下水,则下水过三峡,或只游三峡间有把握之一个峡。”“请中央考虑批准。”

    经过派人调查和试水,中央政治局理所当然地没有同意他这个要求。

    毛泽东和长江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没有游成三峡,毛泽东却没有忘记三峡工程。

    他的诗,促进了三峡工程的论证和调研。他的诗,也曾作为一种动力,促进了三峡大工程的前期工程--葛洲坝的建设。

    是呵,写诗和建设毕竟是两回事情。

    但神往未来,在实践中追求理想的精神,却是永恒的。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三峡工程上马了。千百年沉寂的土地焕发了生机。

    如今,围堰合拢了。大江截流了。大坝耸立起来了。高峡平湖也蓄水了,发电了。

    渐露真容的“西江石壁”,你知道吗?这个叫毛泽东的诗人,因为生前没有看到你的真容,曾遗憾地说:“将来我死了,三峡工程修成以后,不要忘了在庆典时告诉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