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阳:何新经济思想提要
(一)
何新的经济思想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政策建言的性质。何新在著作中明确地宣示:我所做的一切研究工作,就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他说:“在我对经济理论的研究中,功利性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这就是谋求中国的国家经济利益和国民的经济安全。”(《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P103)“我注重的是以经济原理为国家政策服务,寻求探索有利于国计民生,探索有利于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模型和政策,以及有利于社会大多数人、有利于国泰民安、社会稳定的经济决策和对策。”(《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P127)这是何新所自觉意识到的学术使命。这一济世利人的学术使命和学术理念,贯穿于他所做的一切经济研究和所发言论之中。
何新曾系统地回顾过他研究经济学的历程。他把他对经济学的研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在前三个阶段中,他分别系统地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马克思的大量经济学手稿,西方现代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的大量著作,这些研究使他具有了深厚的学养根底。
而在第四阶段---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他则深深地卷入了围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关于国家现实经济方针政策的研究和政策辩论中。(何新《思考:我的新国家主义经济观》P1,P191)何新特别提到他在研究的第三阶段,通过反复的研究和思考得出了一个结论:即作为一种中性的、超意识形态、超越集团利益(包括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阶级利益)的纯形式的经济学是不可能存在的。(《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P191)他发现“经济分析最终不能离开利益归属的分析。”(《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P130)(《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P193——194)没有超意识形态的纯粹经济学。不同的利益体系必然形成不同的经济学派------这是何新所强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
敢于明确地宣示这一点,可以视为何新对中国当代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这一观点使人们可以洞察一切经济理论和经济思想的国家利益和经济利益背景,也使何新旗帜鲜明地声言:经济学者天然应当以其经济思想服务于我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同时,何新斥责自西方输入的新自由主义是伪装成经济科学的经济意识形态;误导中国经济改革,损害中国经济利益,是为跨国垄断金融资本控制中国国民经济服务的政策工具。因此他疾呼必须“警惕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误导我国经济改革。”正是自80年代末以来何新的高声呼喊,唤醒一代人,使他成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著名颠覆者。
如同当年亚当. 斯密、凯恩斯、李斯特的经济学曾分别为英国、英美、德国等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提供政策理论依据,为国家经济服务一样,何新自80年代末以来以其经济研究致力于为中国经济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自1988年以来,何新写下了大量的政论、经济形势分析和著作。其中影响最大的著作为2001年出版的《思考:我的新国家主义经济观》、和2008年出版的《何新论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这两部著作集中概括了他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何新的很多政论、分析和建议常常直达中央高层,成为中央决策的重要参考。他回顾说:“在我的智慧和学识最成熟的时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一个相当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我有幸际遇邓*小*平、陈云、王震这一代杰出的政治家,以一个学者的身份竭忠进言而不见弃,从而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为国家、民族效力。……并曾在一定的意义和范围内参与了这一段历史。”(何新《思考:我的哲学与宗教观》P8——9)
时至今日,我有时重新翻阅何新于1988——1994年间写下的国内外形势分析、政策建议和研究报告,仍然不胜感慨,为何新先生那种济世利人的情怀,那种追求真理的精神,那种一以贯之的方法,而感佩不已。正所谓世局如磐,铁证如山。是焉、非焉?历史自有公论,公道自在人心。
( 二)
何新的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就是他所明确提出的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何新说:“在经济制度的选择上,我想提出一个新国家主义的制度概念。我提出新国家主义这个概念,一方面既是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针锋相对,另一方面又以此而区别于旧的计划经济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学。”(《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P135)
这一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在他于2001年出版的《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一书中得到了集中的阐明。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
其一,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的认识。即认为现代资本主义是不同于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主义的。认为现代资本主义存在着两大不同类型,一种是“莱茵模式”,一种是“英美模式”。这两种模式,都与十九世纪建立在小私有制基础上的中小企业自由竞争的“亚当.斯密模式”具有根本的不同。在“莱茵模式”的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国有企业和公有经济,而英美经济的支柱产业也并非依托于私有化的中小型企业,而是依托具有国家订货和金融背景支持的大型跨国垄断企业。
何新指出: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志,不是大型企业的分散化和小型化,而是工业的集中化——大型(跨国)股份公司。现代资本主义在本质上和功能上(英法德日美),其实都是不同程度混合所有制基础上的国家或超国家的大资本主义,而不是“亚当.斯密模式”的自由市场小私企资本主义。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其实是我们观察现代经济问题和管理国家经济的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有没有这样一个基本的认识,会导致绝然不同的政策取向。
其二,由上一个问题,就产生了对现实中混合经济的认识和对混合经济的管理。我们看到,在现代经济中,国家组织在国民经济运行中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绝非可以通过所谓看不见的手,放任经济自由流动。
所谓混合经济,是从两个层面的含义上来理解的,一是所有制层面上,是多种所有制并存;二是在管理手段上,是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的结合,在市场调节运行的同时,必须保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的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何新说:欧美等发达国经济运行实际一直如此,在中国也应如此。
混合经济的根本思想,就是强调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及有计划机制实施点市场调控和监督,从而对市场缺陷进行纠正和救治。
何新指出:市场经济根据其本性,天然地存在宏观失控和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两极分化的必然性。2008年9月以来所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无情地证明了这一点。如果真的纯粹对金融市场放任自由,美国政府何以还要救市?何以还要注巨资去拯救其汽车工业?何新说:中国经济,也应是这样一种混合经济。而绝不应当去搞什么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那种绝对的私有化和纯粹的市场经济,就是在西方国家,也是子虚乌有的。
何新指出:在现代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发生的经济竞争,并不是自由企业(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本质上仍然是、也必然是集中性的国家大垄断资本集团之间的跨国化大竞争。国家,是制度化国际竞争的组织者和推动者,扮演着维护国家经济利益、整体利益的重要角色。
其三,在这样一种混合经济体制中,由国家建立和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十分重要。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制度中都具有一个成熟而高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它是维持西方社会总体稳定的根本性安全阀。而建立和完善一个这样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世界第一,绝大多数又是农业人口的国家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
何新所提出的新国家主义经济观的核心原则有两点:(1)经济制度是建立混合所有制,而以大型国有企业居于经济的龙头和主导地位的市场经济。(2)国家应是国民经济体制及运行的引领者、策划者、规范者、协调者和保护者。何新的这些经济思想,似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关键词,即:混合模式,国家利益,社会保障,国家管控。
( 三)
何新经济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如前所述,他深入研究过马克思、列宁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思想,尤其对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有过及其深入细致的研究。他所撰写的《论价值规律与当代世界经济——对《资本论》的现代读解》就是一个证明。他深入研究了西方现代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深入研究了西方经济思想史。他尤为推崇德国19世纪的经济学家李斯特。指出伟大的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是19世纪时后进而新兴的德国的经济学教父,在当时德国的时代背景下,李斯特正面反对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若在德国实施,就是祸国殃民的理论。李斯特说:自由贸易是强势国家的有力政策武器。(《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P188——193)正是在这些深厚学养的基础上,包括其哲学观、逻辑与方法(可参见我的另文《何新的方法与逻辑》),综而统之,以其去观察和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何新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四)
正如黑格尔以其逻辑理性主义贯穿其自然哲学、精神哲学、历史哲学、宗教哲学、美学等,何新也以其理性决定论贯穿其政治研究、经济研究、历史研究之中。这是他始终坚守的一种价值,坚守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所坚持的一个基本点是:世界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理性进程,其中所蕴含的必然性是可以认识的。否则,我们就没有必要去浪费精神去作这样、那样的研究。对此,在何新的诸多文章和著作中,对此都十分强调并加以阐发。并著有多本专著加以论述,其最集中的一本为2008年1月出版的《我的哲学思考:方法与逻辑》。在《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中、致何兆武的信中,对此方法,也都有坚定的阐述。何新的逻辑与方法,深受黑格尔、马克思、列宁的影响。他说:“我对现实和历史采用动态发展的观察方法(辩证法),通过经济必然性和利益集团的分野(阶级分析方法),去剖析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和意识形态现象(唯物史观)。这些方法,均得力于我早年对黑格尔、希腊及中国哲学,特别是对马克思和毛泽东著作的潜心研究。”(《为中国声辩》P3)在其经济研究中,何新也始终贯穿这一方法。在他的《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中,他有多节专门探讨方法问题。如第三节: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第四节:探索历史主义的辩证方法;第十一节:20世纪社会主义与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中,他都有比较集中的论述。他指出:历史哲学是经济理论的基础。经济学离不开决定论。在经济学的理论预设中,有一个暗涵的前提,就是一切经济现象、经济运行有超越主体意志的自身法则和秩序。所以它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观察、表述和作出预测的。而这就是决定论的哲学观点。其根本点在于对历史中所存在的必然性和普遍规范性的承认。马克思《资本论》所揭示的,正是这样一种必然性和决定论。(《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p388—392)列宁也是一个极其深刻的辨证决定论者。(《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P405—408)在经济领域,何新坚持用这样一种历史辨证决定论的方法和实证的方法相结合。这种实证的方法,就是对所存在的事实进行实事求是的认知和解析。由此他强调研究经济,第一应从中国国情出发,也就是说,无论当年照搬“斯大林模式”,还是今天照搬被曲解和误解的“美国模式”(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所谓“与国际接轨”),都是极其幼稚的。第二必须从实际出发。第三从现实中的问题出发。而这种实证的经济研究必然与经济政策紧密相关。因为任何一种政策必定依据于某种预测的结果,而这种预测必定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P134)正是由于何新在经济研究中贯穿和使用了辨证经济决定论的历史理念和实证的方法。因而他所阐发的经济思想有着一种巨大的历史感和恢宏的整体观。一种远大的历史眼光和世界性的经济视野,既洞察入微又高瞻远瞩,揭示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向,具有不可抗拒的逻辑力量。例如,展望未来,他斩钉截铁地说:“中国产业必须向外看,必须面向全球,寻找全球市场,利用全球资源。近年来,中国的银行体系已成为世界金融中实力最强大的金融体。中国金融力量应当成为中国资本及产业走向全球化的组织性力量” (何新网站《何新:论价值规律与当代世界经济》)
(五)
何新的经济思想,是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意识形态的无情斗争,其中洋溢着战斗的精神,在《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的篇首,何新就旗帜鲜明、开宗明义地列出了一张“指导中国改革的两种思路”的表格。(《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P7页)他以其犀利的思想,对西方破坏和瓦解中国经济的阴谋进行了无情的揭破。
他认为根据长期的观察和思考,确实存在一个来自美、英背景,而通过受其操纵影响的中国学者以及部分官员来鼓吹和施行,以系统化地摧垮中国国有经济为目标的阴谋计划。“私有化的鼓吹者在大呼反垄断——反对国有企业之垄断。殊不知,公共资源在私人资本或外来资本手中被垄断,将比在国家手中更坏。目前的房地产业巨头垄断就是例证。所以小民百姓倍受高房价之折磨。”《何新:论价值规律与当代世界经济》
(六)
在何新的经济思想中,有很多独创性的贡献。或一些不同凡响的声音。例如如上所述中他所强调的经济学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性质。他所倡导的逻辑理性主义、辨证经济决定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经济研究方法。
又如他对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的综合表述。在1993年2月5日的一篇文章中他集中表述了市场经济的四个基本规律,即:1、市场有限性规律;2、投资效益递减规律;3、相对成本递增规律;4、市场经济呈周期性上升与下降的运动规律或称市场经济波动规律。并特别指出,这四个规律是相互联系的,可以看作是同一个规律的逻辑推演。在这四个规律中,2、3两个规律西方经济家和西方经济学中都曾有明确的表达。第4个关于经济周期的规律,马克思在其《资本论》中有明确的表达。而第1个关于市场有限性规律为何新所独有的表达,亦可视为四个规律中最基本的规律,推演出其他三个规律。何新指出市场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最大、最宝贵的经济资源,高于技术和管理的因素,因为改善技术和管理的目的,正是为了夺取和控制市场。在一切经济竞争中,最根本的竞争是市场机会的竞争。(见《何新论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P247—258)从17世纪重商主义以来的全部世界史,就是体现主要工业国家之间以一切手段进行世界市场争夺的历史。这一规律是理解当今世界许多重大经济事件的钥匙。例如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未来将面临更多贸易摩擦等。
何新有很多超前的预测和洞察。例如在国内19***年指出中国经济中的生产力过剩问题,较早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生产过剩问题引起的经济衰退,这在当时是一种极其大胆的理论新见解。(《何新论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P273)又如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夜指出中国应警惕金融危机以及泡沫问题。1997年在中国当代经济学文献中第一次提出并于2003年深入研究了现代经济中的“地租”问题。(《何新论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P65)
在国内较早提示了世界上三大货币经济集团(美元、马克、日元圈)的崛起。(《何新论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P273)
(滁州学院 倪阳 写于2009年1——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