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下乡招标制是非法行为?
郑风田:家电下乡走过场的招标该收场了?
郑风田 中国人民大学
家电下乡、农机具下乡等都要实施招标,这些招标看似合理,实则是极不公平。家电下乡招标有以下“五大”弊端:
招标评审专家认为好的东西,农民并不一定买帐。把选择权交给收入比农民高20倍的专家来评判,这是犯了官僚主义的错误。农民不买帐?
招标一般会请一些所谓的专家来评审,而实际的购买者却是农民。所以招标者都有一个暗含的前提假设就是认为凡是专家认为好的,农民一定会认为好。但这个前提假设恰恰是错误的。原因是专家的收入水平一般会是农民的数倍,不同收入水平下,大家的购买选择差距极大。这是最基本的经济学道理。农民一般对价格极为敏感,因为他们的收入比一般城市居民低3倍,比这些专家们估计要低20倍左右,因为农民的年平均收入4千多,而专家一般月收入得过8-9千吧?所以真要是招标,你应该让平均收入水平的农民来参加评标,看他们大多数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才合适。但你可以查一查,看目前的家电下乡招标委员会里有多少个农民参与了评标?我倒是希望主管招标的官员站出来讲:我们的评委都是农民!
招标制使中小企业处于极不利的位置。
让专家们来评标,一个稳妥的选择就是要选知名品牌。但事实上由于农民平均收入低,有一批中小企业一直在根据农村市场的特点开发适合农村需求而性能价格比最好的产品。这些企业可能规模不大,在城市也没有什么知名度,但他们一直在研究农村市场,一直去提供适合农村需要的产品。这样的企业在招标中很容易被专家们排除在外,因为他们不知名,一般还都是规模很小的企业。实际上,就我的了解,为什么山寨机在农村很畅销?原因还是便宜。农民大多数需要的一定是价格便宜的产品,因为他们的收入太低了,而现在一招标就是招一些名牌产品。农民也想用名牌,但在那样的收入水平下,一分钱恨不得掰几半用。所以招标专招名牌企业是不合适的。所谓名牌,同样的产品,一般要贵出不少。农民的购买习惯一般是这样,在没有电视时,能够买一个电视就可以了,有了电视,原来是黑白的,想买一个彩色的,有了彩色的,要换一个大点的彩色电视。消费有一个台阶性。你不定想当然的让农民一步到位。他如果有好的收入的话,他也想到位。问题是大部分的农民收入就那个水平。你就不能把眼光老放在农村高收入的那个群体吧?也该考虑考虑农民中的大多数收入群体的情况。
招标指定不合法,违反《反垄断法》。
按法律专家们的意见,人为地选择一些企业的产品享受国家补贴是非法行为。我觉得也有道理,既然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家电产品,都经过了质量标准检验,都不是假冒伪劣产品,都照章向国家纳税,现在国家给补贴了,就搞指定招标,人为地把一批国家合法企业排除出去,这符合不符合行政许可法?或者反垄断法?所以人为指定几个企业既不公平又不合法。有点类似湖北公安县让老百姓非要购买本地烟的强行规定。
招标会使农民的购买选择范围被严重缩小,乱替农民做主是官僚作风。
招标制受伤害最大的其实是农民,为什么呢?全国那么大,农民那么多,人为地选择一些企业的产品,等于大大限制了农民的购买选择权,乱替农民做主。正是因为农民数量多,收入差异大,所以应该考虑到农民的这个特点,不要乱搞什么招标选择,让农民自己选择是最优选择。现在一方面是农民难以找到家电下乡的专卖店,即使找到了,可供选择的产品种类也惊人地少,所以家电下乡搞招标实则是伤害农民,剥夺农民的购买选择权,是乱替农民作民的官僚行为。
招标存在太多的操作空间。
之所以许多人愿意搞招标,就是招标存在太大的操作空间,那些为了中标的企业要乱公关,给主管招标者带来无数隐性的好处。没有了招标,他们就没有了工作积极性?
应该以普惠制代替招标制,允许农民购买家电产品都可以获得补贴。
正因为农民这个群体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差别太大,所以不宜搞一刀切的招标制,而应该实行普惠制,让农民自由选择。这样让那些不同收入不同需求的农民都能够满意。普惠制的做法一方面会大大方便农民,另一方面也可以真正地拉动内需,因为普惠制农民可供选择的多了,购买量也会大大地提高,内需当然就扩大了。受益的企业也多了,反正这些企业都是国家的儿子,招标制仅扶持几个名牌企业,而国家真正应该扶持的是那些扎实为农村服务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被扶持了,成长了,壮大了,对国家也有好处。等于国家又多了不少身体强壮的儿子,这有什么不好?
家电下乡的招标制,无论从农民、大多数企业来看,都是最次的选择。它只帮助了少数企业与少数主管招标者。但这个制度却一直屡被采纳,这充分反映出我们的部分主管者是不是到了该好好倾听百姓声音的时候了?
(评论者郑风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阅读材料:家电下乡招标程序遭质疑:竞投标只是走过场?
新一轮全国版的家电下乡招投标结果昨日在北京揭晓。由于空调最高限价由2500元提高至4000元,这一政策虽然显著增强了空调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但结果却是毫无意外,以格力、美的为首的23家国内知名空调企业中标。
随着家电下乡向全国区域扩容,中标家电品牌多数为全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中标结果也多数毫无悬念,不少业内人士开始质疑家电下乡招标程序是否有必要,“还不如把省下来的钱用于补贴农民。”
与上一轮家电下乡类似,知名的家电厂商只要参与竞投标,基本上中标是“百发百中”。尤其是空调行业,距离此前只能在8个省市区实施的空调招投标不到3个月,此轮扩容至全国实施的空调下乡,其无论从形式到内容,到参与品牌都跟上次招投标差不多。不止一个竞标空调品牌人士向记者抱怨称:“竞投标只是一个形式,走走过场。还不如把钱省下来给农民补贴呢。”记者在家电下乡官方网站上获悉,包括此轮空调在内,像电脑、太阳能热水器,中标结果也多属于业界预料之中。用某人士说法:“该上的都上了。”
此前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公开炮轰称,家电下乡根本不需要政府招标程序,既不要指定品牌和型号,也不要指定价格,而是直接交给市场调节,让农民购买任何一款产品都可获得政府补贴。“家电产品尤其是手机类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快,甚至购买后短时间内就降价。通过招标形式确定的价格更是存在时间滞后,使得农民虽然获得了补贴却买到了比市场贵的产品。”
(责任编辑:陈可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