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年5月17日 10:00—14:00
地点:当代MOMA 北区A楼5层
费用:免费。
申请:凭邀请参加(来自林兆华戏剧工作室、北京人艺、中戏)
主持单位:林兆华戏剧工作室/北大戏研所
工作坊主持:Mummenschanz
工作坊内容:形体及创造力训练(前半段强调形体动作技巧,后半段着重于创造的训练)
资料链接:
何谓 “魔力无极限”?
《纽约时报》评论说:(他们是演)给那些认为自己已经长大的孩子们和那些还有一颗童心的大人们。
“魔力无极限”(Mummenschanz)是幽默剧、默剧、卡通剧、儿童剧的综合体。也许很难用一个定义来表述“魔力无极限”的舞台艺术,它是一种全新的表演形式,既是戏剧、魔术、舞蹈、美术等各种表演形式的集合,又超越了所有这些单一的形式。
在“魔力无极限”的世界里,演员带着面具装扮成水管、窗户、塑料袋、手纸、花盆、铅笔、橡皮泥、手套…乃至一个几何图形、一个线条…这些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最不起眼的细节,被放大,被扭曲,被变形,被赋予生命,在舞台上奔跑、跳跃、与观众互动,用它们自己的方式讲述一个个诙谐幽默的故事。而观众们则在暗笑、窃笑、微笑、大笑、狂笑的同时,感受到这些肢体动作中表达出的一些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哲学的理解。
“魔力无极限”艺术家介绍
伯尼·舒尔奇(Bernie Schürch)
“魔力无极限”的创始人之一,1944年8月3日伯尼出生于瑞士的Thun,之后全家定居瑞士的苏黎世。1966年,伯尼前往尼泊尔艺术戏剧学校学习。一年后,伯尼在苏黎世的默剧节上偶遇安德烈斯。之后,在朋友的帮助下,伯尼前往巴黎,学习Jacques Lecoq的戏剧和动作表演艺术。在巴黎伯尼和安德烈斯两人成为了同学。这样两人叩开了默剧表演的另一扇门。伯尼虽然比较内向,但是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创意。他不仅能够通过肢体语言表达传递情感,同时也给默剧表演艺术赋予了新的生命。从1969年开始,他和朋友安德烈斯·波萨德开始在各地巡演。1972年,他与安德烈斯·波萨德和佛罗丽娜·福哈瑟托共同创建了“魔力无极限”默剧团。他对舞台表情和艺术创造的激情一直燃烧着,至今不减。
佛罗丽娜·福哈瑟托(Floriana Frassetto)
“魔力无极限”的创始人之一,1950年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四岁时随父母定居罗马。18岁时,佛罗丽娜前往罗马Alessandro Fersen学校学习斯坦尼拉夫斯基的表演艺术,并师从罗伊·鲍舍尔(Roy Bosier)专攻默剧。1971年,她结识了安德烈斯·波萨德和伯尼·舒尔奇,随后合作成立了“魔力无极限”默剧团。从此,她的生命和这个剧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用色彩、形体和戏剧效果来表达对自己生活的见解和感悟。作为“魔力无极限”三位创始人中唯一的女性,佛罗丽娜在表演服装的设计和灯光效果上,有着独特的眼光和艺术感觉。她的参与对“魔力无极限”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剧团历史
1972年,来自瑞士的伯尼·舒尔奇(Bernie Schürch)和安德烈斯·波萨德(Andres Bossard)以及佛罗丽娜·福哈瑟托(Floriana Frassetto)组成了一支视觉剧团。并在在1972年Avignon的音乐艺术节上取得了首次演出的成功。
1977年魔力无极限默剧团向百老汇进军。出乎所有人的预料,1977至1980年他们在纽约Bijou 剧场连续演出长达三年,创造了无语言无音乐剧团的演出奇迹。
1992年安德烈斯·波萨德(Andres Bossard)的去世对于魔力无极限而言是巨大的损失。佛罗丽娜·福哈瑟托和伯尼·舒尔奇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与美国演员约翰·查尔斯·墨菲(John Charles Murphy)对原有剧目“游行”重新排演。
1995年,新三人组合开始新版“游行”的世界巡演,该剧目一直演出到1997年。再次证明了魔力无极限的强大魅力。
90年代后期,佛罗丽娜·福哈瑟托和伯尼·舒尔奇与他们的老朋友及赞助伙伴汉斯·约格·托布拉(Hans Jörg Tobler)建立了魔力无极限基金会,成为剧团又一个里程碑。他们创作的新作品“下一个”,成为当时的代表作。
随后,雅格布·本森(Jakob Bentsen)和拉菲拉·马提奥力(Raffaella Mattioli)的加盟使魔力无极限扩展到了四名成员。
他们新近推出的剧目“3x11”沿用原班人马,追溯了魔力无极限剧团长达36年的历史。2006年1月31日,剧团从悉尼剧院开始进行了富于纪念意义的世界巡演;从澳大利亚到新西兰、南美、瑞士,从埃及开罗、以色列,直到南非,一路大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