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非法行医--电击 治网瘾--杨永信叫兽


涉嫌非法行医--电击 治网瘾--杨永信叫兽
2009-5-13 17:35:34
电击戒网瘾的电击思维http://opinion.voc.com.cn/article/200905/200905081320026617.html
 
最近几则网帖,把“全国戒网专家”杨永信的治疗网瘾模式拉到了聚光灯下。他在网瘾孩子太阳穴或手指上接通电极,以电流刺激脑部的治疗方式引起了极大争议。

  目前,有100多名孩子留在杨永信所在的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接受这种治疗,不能擅自离开。治疗方式为电击,并服用精神类药物,孩子入院时大多被强行押制。在这里“治疗”过的“网瘾孩子”,据杨永信介绍,已经近3000人。 (2009年05月08日京华时报)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全国戒网专家”杨永信不但把有网瘾的孩子当作精神病,而且亲自付诸行动,给起电疗来,你想想,说句不太懂医学的话,那些正在发育阶段的脑子能顶得住那残酷无情的电击?万一受损伤,听话是听话了,因为他已没有了反抗的能力,但对以后的学习能没有影响吗?打起游戏来,由于脑子受了损坏,过不了几关就会败下阵来,亦就没有能力再打游戏了。家长是高兴了,但他们没有想到,电击会对孩子的心灵与身体造成多大的创伤。
  中国的家长们是向来亦没有把孩子当人看的,既然是自已的,愿打就打愿骂就骂,愿电击就电击。只想让孩子听话,顺从。认真拼命的学习,以满足于自已未竟的理想与幻想,而根本不管孩子的感觉如何,有没有能力把功课学好。而网瘾未尝不是对现代教育制度反动的结果,孩子们在高压之下选择了逃避,选择了安慰。还有,游戏那光怪陆离的内容,神秘剌激的过程无不让人流连忘返。还处于身心成长期的孩子哪能抗拒住这种诱惑?所以,要去除孩子的网瘾,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是把孩子从考分奴隶的重压下解放出来;二是对游戏产业进行限制与规范。
  而游戏产业的兴旺,对于孩子们健康成长并不是什么福音。2008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数达到4936万,比2007年增加了22.9%。预计2013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数将达到9453万,2008年到201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3.9%。数据显示,在此期间网络游戏用户增长速度将高于互联网用户增长速度。2008年,中国付费网络游戏用户达到3042万,比2007年增加了36.0%。预计2013年中国付费网络游戏用户数将达到5946万,2008年到201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4.3%,数据显示,在此期间付费网络游戏用户增长速度将高于网络游戏用户增长速度。
  2008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183.8亿元人民币,比2007年增长了76.6%。预计2013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将达到397.6亿元人民币,2008年到201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6.7%。2008年,电信业务受网络游戏带动产生的直接收入达312.8亿元人民币,比2007年增长了20%,为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的1.7倍。
  从数字上看,网络游戏用户还在逐年增长,这就说明有网瘾的孩子还在逐年增长,而那些百亿元收入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家长的眼泪与无奈,多少孩子的失学与放纵。所以,我们治网瘾,并不能象治烟瘾一样,一边让人们不要吸烟,因为吸烟危害健康,但又离不开烟草工业,因为他电击戒网瘾给国家带来了巨额的税收。如果我们限制游戏产业,就是少收入百亿又何妨?因为游戏产业对孩子的身心伤害已不是用金钱所能衡量了的。
  如果把用电击治疗网瘾的方法推广开来,对整个社会只会有不利的最影响,试想,如果对上访者用电击,对不听话的下级用电击,用这种电击思维对对待一切无法治理的人,那么只能把这些人变成傻瓜,改变了这些人的行为方式但亦改变了这些人的正常思维方式。如果用电击能改变一切,那还让犯人进监狱做什么?只要犯了罪,电击一下,马上就能变成好人。说不定杨永信先生还能得诺贝尔和平奖。
(责编:黄炜信 作者:竹外云飞)
 
漫画杨永信电击戒网瘾之“叫兽检测仪”
http://info.it.hc360.com/2009/05/081404275285-4.shtml
患者诉网瘾戒中心电击治网瘾为人间地狱http://www.ccvic.com/news/zixun/shehui/yaowen/2009/58/581356179DD86JIHG9F1FD9D.shtml
 
 

网瘾戒中心使用电击治网瘾成争议,患者表示这种电击治网瘾的方法像人间地域。


 
近日,一篇名为《战网魔电休克治疗 网友称如入地狱魔窟》的帖子经由网友曝光后,在各大论坛广为流传转载。该网友自称曾在山东临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病科)“网瘾戒治中心”接受治疗,在长达4个月的住院期间遭受了非人道的“治疗手段”--电击休克疗法,并被逼迫交纳几万、甚至十几万的高昂费用。无独有偶,2009年4月初《信息时报》也曾刊登相关文章,指出病患痛斥戒网瘾疗程“根本是场噩梦”。先后二者所揭露的真实内幕,使得医师杨永信原本属于“拯救网瘾少年”的光辉形象被击的粉碎,将自两会结束后偃旗息鼓近1月之久的网瘾戒中心,再次抛诸于大众视线之内。
据了解,央视去年《第一线》栏目曾播放了用两年时间完成的12集电视记录片《战网魔》,讲述精神病医师杨永信主持的“网络成癮戒治中心”治疗网癮疗效显著的故事。用镜头语言表现网癮患者如何与父母重建亲情的过程,病患与家属甚至下跪感谢院方。引起巨大反响的同时,也吸引许多家长将其视为委托对象,并心甘情愿把孩子送进去治疗。
可转眼一年之后,本应是患者康复出院皆大欢喜的局面,却演变为血与泪的控诉“那里是人间地狱、魔窟”。据出院病患描述,杨永信主持的“网络成癮戒治中心”以非人道方式治疗。而所谓的治疗其实就是高压电击,在几平米的治疗室里,用电极在“病人”的头部、手上电击,使其痛不欲生、尊严荡然无存。入院之初,家长会被迫签一个合同,保证无条件接受四、五个月疗程的电击。一名患者自述“进来的人叫盟友。新来的盟友先进行20分钟(电击)治疗,家长大多是被告知盟友脑子有问题,要治疗才能清醒,因此都不会干涉。”“治疗的痛苦无法用语言描述,治疗后盟友会被迫表示愿意留下。”“为防止盟友受不了咬断舌头,就给他咬上牙垫。有的“老盟友”一进治疗室就吓得尿裤子,还有人哭晕在治疗室里。”
此外,高昂“治疗”费用也是投诉的重点项目之一。据了解,一旦被“骗”进去,家长和子女不得少于五个月的“疗程”期,花费数万、十几万元者比比皆是。原因是除住院每月必须交6000多元住院费以外,还经常受到罚款,且每月必须交200元爱心费。如果盟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违反治疗中心纪律的问题要罚现钞,“像逃一次就要罚2000元”。不仅患者如此,只要家长说错话也得罚钱,称为“加圈”,家长被加一个“圈”就要交网戒中心10块钱,而家委是专门给家长加“圈”的。曾有家长因“加圈”被罚款的最高者一共交纳了几千元。
当记者就此事拨通医师杨用信的手机,他问明是媒体质询后立即挂断,再打过去,其始终拒绝接听。山东临沂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办公室接到电话询问时表示:是小的针灸那么大的电量。那些孩子本身不愿意来,是家长骗来的。没有压力怎么能住下?所以要有措施,就是行为校正。其还介绍“网瘾戒治中心”里从初中一年级的孩子到30岁的人都有,目前有将近150人正在接受治疗,都有家长陪着。
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已经成为社会教育缺失的普遍现象,许多父母和专家对此表示高度关注。包括此前热议的网瘾是否属于精神病,也仅是定义了其医学范围,尚未对治疗方法做明确规定。而目前多数“网瘾戒治中心”都是挂靠在医院的临床部门,并取得相关治疗执照。相信随着相关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任何不正当的治疗手段,甚至虐待未成年人,无疑将遭到法律的严惩。最后,一名已经出院的患者感叹“不知道这种令人发指的现状还要持续多久”。

关键词:电击 治网瘾 人间地狱,
 
扬子晚报:电击“戒网瘾”涉嫌非法行医?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9263475.html
“戒网瘾专家”杨永信最近推出以电流刺激脑部的电击治网瘾方法,引起了极大争议。记者探访后确认在杨永信网戒中心,孩子们受到电击,并服用精神类药物,入院时大多被强行押制(5月7日《中国青年报》)。

  对迫切希望孩子少上网,希望孩子能回归到学习、成长正轨上来的家长们,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回过头来想想,孩子沉溺于网络,并非病理学上的不可抗拒的病毒感染,而更多的是心理、感情上可调节、舒缓的精神症状。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强制性的物理治疗,其结果必然难以奏效,或者最终是戒除了所谓的“网瘾”,却可能其因强制性而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阴暗影响。

  强制治疗有没有涉嫌侵犯人身自由?这一点很值得琢磨。就目前国内精神卫生方面立法看来,并没有相关的规定和说明,或许有人可以以法无规定则可为来辩解。但违背他人意愿甚至是限制未成年人自由,则很难逃脱限制他人自由的嫌疑。

  无论是一般的生理医学治疗,还是精神治疗,从业者必须取得相关资质,才可进行相关医治工作。但就提供的相关资料看来,这位所谓的“戒网瘾专家”,非但没有执业证书,甚至连心理治疗师这个职业都不知道。无证行医,是什么样的行为?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广东 刘长锋)
其他相关的链接,网络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