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老不问少事”


      上中学的时候就听说过“老不问少事”这句话,但始终不解其意。转眼已到耳顺之年,倍尝生活的艰辛,深感人生之不易;尤其读了英国讽刺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先生对老年人的17条“忠告”之后,我才恍然大悟。斯威夫特先生是位长期和高官显宦打交道的人,且长于总结思考,因而能在不到40岁的年龄,悟出不少深邃的人生哲理。如17条“忠告”的第一条“不娶少妇”,可能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谓“老不问少事”的内容之一。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的急剧变化,人们的人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物欲横流的躁动,经济收入差距的拉大,爱情的扭曲,性爱的商品价值化倾向等等,使“老夫少妻”现象如流星雨般不断纷呈于世。但我觉得“老夫少妻”这杯喜酒的滋味,可能总会有些苦涩,不只是生理的,而且有心理的、家庭的、社会的。

      “老夫少妻”也罢,“老妻少夫”(这种现象较少)也好,一般来说,都违背了人的自然发展规律,这就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总会受到某种“惩罚”。从这个意义上说,“老不问少事”颇合自然之道。但是,现在违背此道的人又何其多也?一些老同志,特别是离、退休费比较高的,一旦没了老伴,提亲者便趋之若骛。小10几岁的正常,小20来岁的不少,小30来岁的也有。

      如果再说年龄与爱情的关系,未免太老土。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当事人心理、生理,以及对事物的看法不同。这些差异都是影响婚姻稳定的因素。前些年曾有一种“代沟”说,我仍以为然。“代沟”是一种生命的存在形式。如果没有“代沟”,就等于抹杀了老、中、青、少的区别。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之间,感情思想的沟通是需要的,但在生理上却又永远难以沟通。让年迈的老人去干本属中青年人的事,这不是勉为其难吗?

      面对滚滚红尘,“老夫少妻”、“老妻少夫”的现象将永远存在,这是大千世界的复杂性使然。有的老人要“过把瘾就死”,泡“小姐”、养“情妇”,逆天而行,也是无可奈何的。但对多数自珍自爱的老人,“老不问少事”,当为至理名言,应时刻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