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徽州文化时下已成学界乃至社会上的一大热点话题,在此笔者亦不揣浅陋,从历史与现实观照的角度略谈二三以见教于方家。
一、徽州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
徽州文化是指古代徽州人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思维特征、社会心理、传统道德、宗法制度、艺术风格、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成果的总和。徽州文化既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小农经济为产生背景的历史文化,又是以儒家思想为道德准则的民族文化,同时,徽州文化还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
徽州文化除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一些共性的特征之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严厉的徽州宗法制度和宗族文化。徽州作为朱熹传播理学的重要场所,深受朱熹理学的影响,特别是朱熹亲订的《家礼》对徽州氏族影响尤深,“人们重宗义,讲世好,上下六亲之疏,无不井然有序”。而徽商的成功则为强化宗族的凝聚力提供了物质条件,通过建祠堂、修宗谱、置族产、建书院、办义学、兴学田等,宗族文化得到更加认同和强化,宗族制度更加完善。同时,作为一个移民社会,外来氏族为了生存,也需要借助宗法制度和宗教文化来强化宗族的凝聚力。这二者的结合构成了徽州社会超强的封建宗法制度,成为徽州文化的一大特点。
(2)浓厚的尊儒业儒、“读书穷理”思想。作为朱子故里,人们对朱熹“读书穷理”的思想体会尤深,“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不读书,即义理无由明”成为徽州人的共识。而徽商事业的成功和徽州宗族文化又为时人教育提供了经济上的和组织上的保证,“十户之村,不废诵读”成为徽州人尊儒业儒更胜于他邑的真实写照。
(3)灵活变通的义利观。在封建社会,一般的说,重义轻利思想是主流思想,然而,受人多地少的现实所迫,徽州人必须在义与利上做出选择,而“明道正谊”修养说则为徽州人的两难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以义为利”、“利缘义取”成为徽州人化解封建伦理道德与现实生计选择这一矛盾的思想信条,无数的徽州人在此观念的支撑下,冲破封建传统义利观的束缚,义无反顾地走出大山,闯荡商海。
(4)富有进取的创新意识。“读书穷理”思想既构成了徽州人尊儒业儒的思想信条,同时也成为培养徽州人创新意识的思想根源。在徽州,除了文人、士子重视读书穷理外,从商、从技者也懂得“学商、学技、必须先读书”的道理,由于他们读书明理,故能“审时度势、察低昂、精筹算”,能“权货物之轻重、揣四方之缓急、察天时之消长”。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创新行为成为古老徽州大地上的一种潮流。它使得古代徽州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二、徽州文化对封建小农经济、商品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影响
由于文化具有传承性以及与社会经济的强烈互动性,地域特征明显的徽州文化必然会对历史上的和现实中的徽州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1、作为一种典型的、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最高发展水平的封建文化,徽州文化有力地促进了以封建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古代徽州社会经济的发展。自南宋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徽州人几乎在文化的所有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鉴于文化与社会、经济的互动性,古代徽州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促进了徽州文化的繁荣,而繁荣兴盛的徽州文化又进一步促进了徽州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1)徽州宗法制度和宗族文化构建了一个超稳定的徽州社会结构,为徽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长期的和平环境,有利于财富的积累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宗族文化所强调的团结互助,共同创业的理念又有利于整合宗族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这在封闭、保守、小规模经营的封建小农经济状态下显得更富有经济竞争力。(2)“尊儒业儒”、“读书穷理”的行为和思想理念大大提升了整体徽州人的文化素质,并使徽州人在暮气沉沉的封建思想氛围中异端地表现出开放、创新、锐意进取的思想品格,这成为徽州文化繁荣、徽州社会经济发展和徽商事业成功的精神法宝。(3)变通的义利观使徽州人拥有了冲破封建传统义利观的伦理道德基础,并使封建的徽文化具备了一定程度上的商业文化的特征,在这种相对先进文化的支配下,徽州人的行为更加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更加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也就使徽州人具备了更为明显的时代优势而成为引领时代的弄潮儿。
2、思想与历史局限性决定了徽州文化对商品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消极的影响。从本质上说,徽州文化是典型的封建文化,代表了封建文化的最高发展水平,同时徽州文化又出现了某种变异而使其具备了更为先进的商业文化的部分特征。因此徽州文化对其所代表的经济基础即小农经济的发展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并能在部分程度上适应,甚至是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徽商的成功,“无徽不成镇”的神话便是很好的例证。然而,做为一种封建文化,徽州文化毕竟有其巨大的局限性,当经济的发展超出了徽州文化所能容纳的思想界限,当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跨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门槛,特别是进入到开放的现代市场经济的时候,徽州文化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便暴露无遗。一是宗法制度和宗族文化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行为。相对于开放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而言,宗法制度和宗族文化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趋于封闭、保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资源整合方式已不适应或阻碍了以开放为特征的商品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整合方式,这必然会削弱徽州人群体的竞争力,导致徽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停滞与倒退。二是以封建儒家思想为教学内容的教育模式在培养和提高了徽州人文化素质的同时,也使他们的行为更受儒家伦理道德的束缚,更顽固地坚持封建伦理观念而不愿接受商业文化的洗礼。因此,徽州人在接受“儒贾并重”的理念的同时,在潜意识里始终是“重儒轻贾”,事业有成时总忘不了附庸风雅;在坚持“以义取利”、“利缘义取”的同时,总是把“义”字看的更重,为求“义”境不惜耗费巨资,从某种意义说,徽州商人缺乏为追求利润而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的强烈内在动力;徽州人虽具有“读书明理”的创新意识,但总难以突破儒家思想观念的束缚,其创新意识也因为落后的思想理念而逐渐失去了智慧的源泉。
三、徽州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徽州文化作为一种封建文化、历史文化,毫无疑问具有历史的局限性。由这种局限性决定的一些具体思想、观念等是我们所要摒弃的。然而,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一部分,在徽州文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并在各个社会形态下发挥积极影响的一些精神、理念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意义,这正是需要我们继承与发展的,而且,文化的传承性、延续性也决定了我们不仅要继承徽州文化的优秀内涵,还应该不断发展与创新之,使徽州文化不断被赋予时代的内容与特征,在重生中再次走向辉煌。
1、发扬宗族文化中团结互助、共同创业的精神,凝聚力量,谋取共识,加快资源整合,加速资本积累,实现规模经济,并进一步提出以“大家”代替,“小家”,以构建“社会和谐”代替追求宗族利益,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整合与生产经营分工,实现企业由家族制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最终实现全市及更大范围的社会和谐发展。
2、继承“尊儒业儒、儒贾并重”思想,并进一步提出“重儒为贾、以儒求贾”的思想,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引擎的观点,利用徽州文化中的尊师重教思想为黄山市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持。
3、继承传统义利观中以义取利,诚实经商的思想,树立黄山的形象与品牌,创造性地提出“义利并重,以义为利”的观念,贯彻并坚持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以盈利为最高目的的理念,追求藏富于民,鼓励做大做强,谋求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4、发扬徽州文化中的创新精神,以现代的知识结构和市场理念构筑创新的思想灵感,在科学的创新观下推动黄山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