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宏观经济要闻
G20达成1.1万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
北京时间
同时,布朗在发言中肯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中获得更多发言权。其中,中国将向IMF注资400亿美元,欧盟和日本将各向IMF注资1000亿美元。
据20国集团峰会公报显示,20国集团最终同意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5000亿美元的额外资金;提供2500亿美元的贸易融资;2500亿美元的新增特别提款权;向多边发展银行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帮助其向贫穷国家贷款;并将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最贫穷国家的贷款提高60亿美元。此外,20国集团拟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提供的1万亿美元资金是对各国政府已经宣布的5万亿美元财政刺激计划的补充。布朗还称,英国政府并未计划利用来自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额外资金。
作为此次峰会的最大成果,G20达成1.1万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法国总统尼古拉斯·萨科齐(Nicolas Sarkozy表示,他对20国集团峰会的成果感到高兴,并表示这些成果已经超出了他原来的想象。而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 则表示,20国集团所达成的协议非常之好,几乎可以说是实现了历史性的互相妥协,这将给整个世界带来更加明晰的金融市场结构。
建银国际:刺激方案将扩大 可能降息81个基点
建银国际称上半年 很可能降息81个基点
早报讯 建银国际昨天发布报告称,中国今年第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没有实质性改善,且随着近期美国增加经济刺激措施,中国在4月初扩大经济刺激方案的可能性增加。
中国建设银行旗下的该投资银行预计,中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5%,经济已触底;预计今年全年GDP增速为7.5%;同时,通货紧缩形势使得央行上半年有降息空间。
“中国政府仍有余力实施更多政策,以刺激投资和经济增长。我们很有信心中国将成为第一个走出阴霾并吸引外资的大型经济体。”该报告称。报告指出,由于高于预期的信贷增长和水、电、气等公共服务部门的价格可能提高,将今年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预估值由-1.5%上调至-0.5%;中国的通货紧缩状况可能持续到第三季度末。
因此,央行有下调利率的空间,以刺激私营部门的投资。预计今年上半年很可能降息81个基点,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至少100个基点。
报告并预计,中国今年新增贷款将达6.2万亿元人民币。今年1、2月份,中国新增信贷分别达到1.62万亿元和1.07万亿元,有媒体援引商业银行人士的话称,3月份国内银行新增信贷总量有望接近1.3万亿元。
此外,建银国际还将中国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13.5%上调至18%;出口增速由-4%下调至-20%;消费增速保持9%的预估值。
二、 产业要闻
社科院专家:我国城市房价将回落40%至50%_宏观经济
北京惊现巨量住宅存量,成为开发商高唱的“小阳春”不和谐的音符。
据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北京住宅存量约为13.55万套。而据北京社科院统计,现在北京市住房闲置约1044.
建设部房地产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也指出,目前北京、上海、东部沿海等城市房价还是过高,在现在的大经济环境下,房价还将下降。更有专家预测,未来2-3年内,我国城市房价将回落40%-50%。
高存量下上百个新项目继续释放
惊现在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巨量库存住宅,给近两个月的红火的楼市投下了阴影。北京13.55万套的住宅存量中,现房住宅存量占总量的比例从2009年年初的25%上升至30%。一季度末现房住宅存量约为4.05万套,同比增加约1.65万套,增幅达69%;期房住宅存量约为9.5万套,同比增幅为34%。
“现房存量在总存量房源里的比例上升,而期房存量下降,在北京还是首次出现。这主要是因2008年积压的结果,这意味着房地产供过于求的形势严峻,2009年预计将继续消化2008年及以前积压的库存。”业内分析人士指出。
目前市场上新楼盘也在如火如荼地投向市场。进入4月份,北京市场将有10个新盘上市,之前的3月份和2月份均有10个新盘上市。而据记者了解,预计4月份召开的2009北京春季房地产展示交易会,将有上百个项目进行推介。但在高存量背景下,仍有部分开发商计划提价。
“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的意图是希望稳定房价,房价下降才能实现销量上升。而目前判断,北京、上海、东部沿海等城市房价还是过高,在现在的房屋高存量和经济低迷环境下,房价还会下降。”王珏林认为,这两个月出现的市场回暖并不能代表整体市场走向,这是因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加上去年较长一个时期的部分需求被释放,但这可能是短暂的。
北京千万平米闲置房迫房价下行
根据北京社科院的统计数据,由于房价过高,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远低于供给,已造成现在北京市住房闲置约1044.
“世界银行制定的房价收入比标准是5∶1,联合国的标准是3∶1。我国专家通常采用的房价与家庭年收入比合理标准是3∶1-6∶1。2007年北京市城镇户年均可支配收入为65967元。当年底平均房价是每平方米15162元,按照户均100平米计算,则房价与收入之比为23∶1,远远高于3∶1-6∶1的标准,也高于国内其他大中型城市。”蓝皮书中指出,北京房价已超过居民承受能力。
蓝皮书还指出,导致房价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政府部门、企业集团购房造成的需求刚性;配套设施建设和拆迁成本较高;投机炒作也大行其道,一些开发商炒地皮、炒概念,囤积居奇,造成房屋售罄的假象;外地投机者在北京置地买房等。戴建中认为,到2009年底北京可以竣工200万平方米、配售5万套保障房;到2010年以后,大量保障性住房将上市,届时会对房地产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影响。“2010年房价会出现真正的降价。”戴建中说。
专家预测仍有40%-50%降幅
“如果考虑到2008年的未完成项目,以及2009年的新开工项目,可以认定我国城镇住房目前面临严重的过剩局面。这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消化,再加上目前经济增长的预期下降,将导致土地价格下降,所以房价还有继续下降的空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认为,加上经济增长形势不支持房价上涨,居民收入水平和收入增长也不支持房价上涨,我国城镇房地产价格水平还有40%到50%的降价空间,谷底可能存在于两年之后。
戴建中也指出,北京商品房价格由涨转落将是市场规律加政府调控的必然结果,不是任何个人或利益集团所能操控的。而房价回落到市场认可的水平,将获得三赢的局面:居民改善了居住状况,房地产商得到了略高于市场平均利润率的收益,政府增加税收。
王珏林则对《华夏时报》记者说,政策已经见底了,告诫地产商不要靠政府再出政策,也不要看前几年的销售利润,不要看别的企业不降价你就不降价。
“降价,同时在价格竞争中靠自身特色、品质、服务、诚信赢得市场。谁先抢占先机,谁就能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王珏林说。
实体经济镜像:近半数生产资料流通企业亏损
记者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获悉,当前我国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已经出现负增长。
【现状】 企业利润出现拐点 近半数企业亏损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1-2月份,61家重点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的销售收入净额和上年同期相比,有高达40家企业出现下降。企业整体利润总额由去年1-2月份的盈利转为亏损,利润总额为负32225万元,其中亏损企业达30家企业所占比重为49%,亏损额83087万元。
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库存上升。1-2月份全社会实现生产资料销售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去年同期下降1.1%。市场呈现供大于求格局,库存水平明显上升。30种产品库存平均可供周转期2月末达到1.4个月,比去年同期上升25.8%。其中铁矿石库存升幅达到1.4倍。
【分析】工业需求能否回暖是关键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分析,造成生产资料销售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出口需求大幅下降;二是重工业生产增速大幅回落,带来生产资料消费需求相对减少。在生产资料总需求中,重工业消费需求占到了七成以上,因此重工业发展速度大幅回落,直接带来了生产资料消费需求的减少。三是市场需求的启动与大幅增长的固定投资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可见,需求下滑和供应过剩造成的价格下降,是企业销售收入、销售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
我们来分析一下造成企业销售、利润下滑甚至亏损的逻辑链条:首先,由于需求未见明显回暖,行业高库存局面并未得到太大的改善。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61家重点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存货比去年同期增加126.1亿元,同比增长23.8%。企业应收款净额同比增长69.4%。这表明了下游企业的经营也并未出现实质性好转。由此,行业企业形成“需求下滑——库存陡高——资金运作困难”的“多米诺骨牌链”,这与本报记者此前的调查结果一致:本报调查发现大多数亏损或倒闭的流通商有着大体相同的遭遇——在销量萎缩、库存暴增、融资困难等多方打击下,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前段时间因追涨而增加的库存量现在足够拖垮一些企业的资金链。目前行业普遍面临的困难是需求突然没有了,销售变得异常困难,导致库存增加,但价格不断缩水,资金周转也变得艰难起来。对流通商而言,库存积压是问题的关键。
未来影响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生存的不确定因素,将集中于去年高价进口原料形成库存的消化速度和需求回升所能持续的时间。
【对策】 举债经营应慎重 减少价格震荡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信息中心人士告诉记者,不乐观的数据凸显了当前工业生产局面的严峻性。因此,当前既要利用保增长的信号强化市场的信心,同时也要利用不确定性的预期,积极引导实体经济的生产和发展。
著名市场研究专家马忠普提醒广大企业,只有把握大趋势,才能制定出同市场演变大趋势相适应的策略,要把握大趋势,主动防范市场风险。他认为,企业认识当前中国市场风险演变趋势需要注意两点:一是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大幅下跌走势,是在全球经济周期性回落和金融风险重创世界经济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因此,要把握市场演变趋势,一定要放到国内外经济的大背景下来认识。二是当前世界经济危机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不能仅仅用传统的市场经验来应对当前的经济趋势和市场风险。要科学控制库存,保持合理的利润带,不盲目扩大规模,主动防范风险,减少价格剧烈震荡。
三、 银行业要闻
银监会适应性调整准入政策 中小银行布局或提速
银行市场准入再开闸
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继放宽准入条件,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城商行跨区域经营,以及允许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之后,近期,银监会再度酝酿微调机构准入政策。
对此,有银行监管人士称,这或将涉及对银监会(2006)2号令(《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下称“2号令”)的修改;但调整应该主要集中于程序和手续方面,如通过向地方银监局下放部分审批权限,以提高审批效率,并引导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在地市级和县域设立分支机构。
此前,在银行申请设立分行的准入政策方面,有着一个“2+1”的不成文的规定,即一年可以申请开设两家分行,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在中西部地区增设一家分行。下一步是否会突破“2+1”的限制,目前尚未有更多信息。
权限下放
银监会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本次调整由银监会监管二部操刀,而主抓国有银行的监管一部和主抓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合作金融部等都未参与,上述两部门亦表示,并不知晓有这样的办法在酝酿。“本次调整,主要针对的是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银监会相关人士说,其初衷主要是放宽和简化机构设立,通过设立更多的银行类金融机构来加强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据悉,本次放松分支机构的设立和审批程序的办法,已经研究了有一段时间。主要是在内部程序、内部授权上会有一些新的调整,会相应加大分局的审批权,更多授权分局。但是,由于相关细则尚未最终敲定,并需要由监管二部和银监会政策法规部协商,办法出台还有一些不确定性,而具体出台时间亦不可知。相关监管部门人士透露,尽管条件会有放松,但是设立分行之硬条件之一“拨付营运资金不少于1亿元人民币或等值自由兑换货币”这一条款应该不会放松。
“我们也听到关于放宽(机构)准入的说法,但没见到有具体政策下来。”
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申请设立境内分行,2号令给出了8项条件,如“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比例、盈利能力等重要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要求;风险评级结果较好”等。2号令第四十条中规定,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分行筹建申请由其总行向拟设地银监局提交,由银监局受理并初步审查,银监会审查并决定。银监会自收到完整申请材料之日起4个月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书面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监管部门酝酿的调整中,机构准入的审批权限可能向下延伸。“原来都是由银监会来审查筹建分行的申请。下一步,可能会给地方局一定的权限。”上述中小银行高层称。
目前在机构设置方面,一是银行需要有规划,二是大部分审批权限集中在银监会层面;“这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一些问题,包括审批效率等方面。”
“未来,进一步鼓励银行机构向下延伸,审批权限也会适度下放,比如股份制银行到县域设立机构,地方局对当地情况的熟悉程度自然更高。”上述监管人士称。
多位商业银行人士称,目前,在中部省份安徽,一些股份制银行对于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市或县域开展业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沿江城市带,如该省的芜湖市、马鞍山、铜陵等地;其中,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目前均有到芜湖市设点的计划。
实际上,在2007年4月银监会下发《关于允许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有关事项的通知》后,仅当年中小商业银行就设立了27家县域支行。如果准入政策放宽,银行机构布局提速,将对资本充足率构成挑战。2号令第三十七条规定,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申请设立分行,申请人应当具有拨付营运资金的能力,“拨付营运资金不少于1亿元人民币或等值自由兑换货币,拨付各分支机构营运资金总额不超过申请人资本净额的60%”。
下一步,“营运资金的条件会淡化。”前述中小银行高层说。而上述银行监管人士也称,未来的政策调整可能会涉及到一些资本金方面的问题,但前提是坚持资本充足的要求。
中小银行布局提速
“目前尚未听到机构准入政策调整方面的信息。”
多位银行业内人士称,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网点基本实现全覆盖,所以,未来准入政策调整将对股份制和城商行的影响更大一些。2008年,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截止到2008年末,中小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10.5%,城市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13%。
前述中小银行高层表示,未来的调整将对中小银行形成利好,尤其是资本充足率较高、机构布局空间较大的银行,如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中小上市银行。2008年,上述三家银行的机构扩张步伐加快。截至2008年9月末,北京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高达19.14%,而随着9月份深圳分行的开业,该行的机构已经由北京扩张到上海、西安、天津、杭州以及香港等地。而2008年,南京银行旗下南京分行、上海分行先后开业,当年10月份获准筹建北京分行;该行资本充足率在2008年9月末仍高达25.59%,堪称上市银行之最。与南京银行同时上市的宁波银行,自2008年以来,共有四家分行获准开业,包括杭州、南京、深圳和苏州,表现突出。
一些未上市的城商行也在积极谋取更快、更广的机构布局,但战略考虑各有不同。2008年,江苏银行泰州、上海两家分行先后于7月和12月份开业,而该行还拿到深圳分行的筹建批复。今年,在深圳分行开业后,江苏银行还将申请设立北京分行。
而在2008年完成增资扩股的徽商银行,资本实力大增,资本充足率一度达到18%左右,随着该行完成省内机构全覆盖之后,“走出省外”成为该行做强做大的题中之义。
言及跨区发展,该行有关人士称,“由于没有异地机构经营管理的经验,所以,对于跨区发展的态度较为审慎”。今年4月份,徽商银行首家省外分行——南京分行将择机开业,该行将以南京分行为基础,辐射江苏省内的无锡、苏州等经济发达城市。
“南京分行的开业,将为我们积累异地分支机构的管理经验,而下一步异地机构布局将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地区,如上海、杭州等城市。”
636亿贷款解困开发商 开发贷及融资双开闸
也许只有银行才最明白自己面临的尴尬局面:尽管各大银行最大的烂账来自于房地产商,但是近期银行却纷纷受命于央行加大了开发贷的力度。
据记者了解,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国内多家银行近期已放出约636亿巨额贷款给房地产商。而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上市大开发商都开始筹备在资本市场再融资。业内分析认为,虽然银行放松了信贷,但还不足以支持房地产市场真正回暖,并且开发贷放松,真正受益的是那些地产大鳄们,地产行业的整合将会加剧进行。
银行硬着头皮增加开发贷
近日,中国农业银行分别授信香港瑞安集团和世贸集团130亿元和150亿元;
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进银企合作。
“房地产企业的不良贷款太多,2008年底几乎所有到期的开发贷都不得不延期,房地产行业恢复景气,银行才有望消除部分不良贷款,银行也是硬着头皮对地产商放贷,虽然这很矛盾。”一商业银行信贷部经理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上市房企融资开闸
开发商除了从银行获得了新的开发贷支持外,还灵敏地感觉到资本市场对再融资开闸的细微动静。在央行和银监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资信条件较好的房地产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拓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而对于政府有意松动房地产企业融资,上市房企早已有所觉察。
近日,保利地产率先公布了股东大会通过公司拟定向增发80亿元股票的议案,保利地产本次定向增发数量合计不超过发行前该公司总股本的20%,发行价格不低于15.89元/股,拟募集资金将用于旗下在建的8个地产项目。对此,保利地产董事总经理宋广菊认为,保利的融资需求是基于企业正常的发展需要。虽然A股融资政策一直趋紧,但是对于经营状况良好的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证监会定会认真考虑。
万科、SOHO中国、招商地产近日也纷纷表示不排除2009年动用资本市场赋予的融资功能。万科地产总经理郁亮近日表示,公司于2009年将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考虑进行一次股权融资。
银行出钱促地产并购
对于银行对房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SOHO中国董事局主席潘石屹又是欢喜又是忧,欢喜的是,可以从银行获得更多的资金用于并购重组,忧的是很多房企通过银行信贷支持生存下来,使得SOHO中国难以通过大浪淘沙获得更多收购机会。
“政府对房地产商信贷和融资的支持,显然给地产行业提供了坚强的资金后盾。但是作为银行,更倾向于有选择地支持信誉度高的优质地产企业,毕竟房地产市场价格还不稳定,行业还不景气,银行也要从控制风险的角度不能对开发商盲目支持。”华夏银行一位负责人说,大部分银行对一些中小地产商还是报以避而远之的态度。
京展担保一地产分析师则认为,因为没有一家银行在2008年底向房地产商催债,所以大部分负债累累的地产商还能坚持。但是,银行目前放宽信贷,也是有选择地支持大型地产企业,这种宽松还不足以支持房地产市场真正回暖,但会有助于这些大企业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占领市场和并购重组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行业整合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这对一些资金实力较强的优质房企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会。
而银行也看好地产行业下一步的兼并重组,除了五大国有银行之外,兴业银行也率先开闸并购贷款,为商业银行增加了一个全新的业务品种。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已经为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不急于推进,因为按规定银行资金在并购交易资金中所占杠杆比不得超过50%,且并购贷款风险比较大,因此将严格控制风险。
开发贷、融资双双开闸,房产商的江湖将会有一场怎样的激烈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