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语言含糊不清而人为制造的尴尬——宝贵的教学时间在教师的焦虑和学生的不知所措中无情地流逝。“仔细观察,你认为选择哪种树比较好”这句话是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树呢,还是让学生根据成活率的高低来选择?如果是前者,则完全是一个非数学的问题,与本课无关;如果是后者,则学生还没有接触成活率,他们是很难从成活率的角度去思考的。(那位“救驾”的学生是得到了教师的暗示,还是预先做了预习,就不得而知了。)也许教师想抛出一个供学生探究的问题,然而学生缺乏相应的认知储备,也不知道探究的方向。教师倒不如问:请你先算算每种树的成活棵树占总棵树的几分之几首先,教师要对一堂课的总目标和每个教学环节的分目标清清楚楚,才能在课中不随意拔高或降低提问的要求,提出的问题也才能紧扣目标。其次,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来思考自己要说的每一句话,想想: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他们能听懂你说的话吗?再次,教师要理清自己的思维,杜绝“口是心非”“言不由衷”的话不经意间从自己的嘴巴滑出。万不得已时可预先写下课上要表达的每一句话,反复练说,日久天长,就能心口一致了。
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