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来了,别闲着


    日前,和新浪网的总编辑陈彤先生、澳信传媒(下辖IT168、PCPOP、AUTOHOME和 CHE168)CEO王超先生,与两位电信产业人士聚谈,聊到火热异常的3G及其对互联网应用的影响。有个观点是,国际上领先的3G应用,比较成熟和带来较大投资回报的业务是数据接入服务,简单的说也就是通过传统终端,比如笔记本,提供的3G无线接入服务。3G无线笔记本也许会成为一个个人信息处理的强终端。

    现在的很多行业,尤其是IT、金融、教育、政府……等行业的从业者,许多人都是一本(笔记本)一机(手机)一车的生活方式,而且其中有很多人的笔记本是带有CDMA1X或者移动GPRS上网卡的。这些人一旦到了有电源的地方,第一件事是找电源插座,给自己的笔记本找断电保障方案,然后就是开机拨号。如果是在上岛咖啡或者星巴克那就更好不过,直接用热点的无线接入,开始网络接入的社会互动世界,把手机调到静音或者会议状态不去理会。一般在这个时候,这些人的手机短信的使用率会大幅下降。甚至有些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在期望是否会有无短信服务手机出现,都可以尝试使用。网络的即时通讯工具替代短信,主要的障碍仅仅是无线拨入的信号质量和终端的电池待机时间。运营商所提供的3G服务基本解决了第一个障碍,终端设备提供商将伴随终端的进一步轻薄化解决电池待机时间限制的问题。两个障碍解决后,3G无线的互联网时代,人们将是“一本通用,网络随行”的新生活的时代,生活网络化、个人媒体化将成为现实。

    3G时代到底是移动通讯新时代还是互联网升级的新时代呢?从终端融合的角度看我更倾向于后者,而且从所有的运营商都在争取全新的信息服务提供者的定位也可以看出,是互联网在拥抱运营者,是内容在引领他们的方向。

    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在陈彤和两位电信产业的人士开始对话的时候,陈彤说:“新浪营业额去年才仅仅20亿人民币,相比你们电信运营商的几千亿还是很小的。”而在谈到新浪与中国电信的一个领域的业务合作的时候,电信公司的老总还是表示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可以理解,虽然新浪不大,但是他在未来的电信和互联网融合的趋势中的地位是相当的具有主动性的。

    王超先生日前去澳洲,对那里的3G技术上的网络应用有深刻的体会。他说澳洲的网络黄页服务、基于地点的信息查询服务,通过更好的无线通讯平台提供的支持,给澳洲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一个2000万人口的人口小国居然有几百亿澳元的网络信息增值服务的市场,给中国未来的3G技术支持下的网络应用服务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很多经济学人和评论者一向诟病电信运营企业的垄断地位,其实作为社会协作分工的必然,没有一定垄断也就没有相应的稳定和足够的规模优势去做平台的升级工作。无论是更成熟的联通的WCDMA的3G平台,还是主打自主创新的中国移动TD3G平台,都为新浪和澳信传媒们,尤其是在市场上还非常缺乏的类似澳洲电信的网络黄页服务,以及商机无限的基于地点的服务信息的服务,提供了巨大的商业空间。经济学的抱怨和新闻评论级的社会机会均等,都没有投身3G互联网的创业和创富来得积极和有实际意义。

    写这篇东西,我是想表达这样的意思:3G来了,她属于移动、联通、电信,但更属于创业者,属于冲浪者,属于每个发言者(博客主、QQ主、论坛主)。内容总是比技术更接近生活的实质,思想总是比介质更影响世界的未来。也可以说,更多的陈彤和王超会在3G的时代诞生,并可能超越他们,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里的更新生活的塑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