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猪感两大话题辩证看



这两天盘面有两大话题引人注目。

其一就是工行H股解禁,始终让人捏着一把汗。今天媒体披露说,其实工行其战略投资者中的2位,美国运通和德国安联早在限售解禁之前就私下转让了一半股份给某私募了。抛售有抛售者的理由,接盘人有解盘人的打算,也许是为了做个短差,也许是觉得估值已经值得介入,也许是考虑到股指期货一旦推出A股对港股的联动拉抬。工行H股今天反而是一副释然的心态早间一度涨幅逼近8%。不过A股这里银行股表现仍相对谨慎,涨跌互现,似乎仍在期待更多政策面消息面的支持。

话题之二是猪流感。世界卫生组织把这次猪流感疫情比作当年的SARS。如果我们把行情回放到SARS年代,特别是SARS疫情最严重的2003年春夏季节,就会看到当年2、3季度大盘是下跌了9.5%,而医药板块下跌了13.37%,旅游酒店板块下跌了18.87%(见附图),反映出医药板块非但没有表现出明显抗跌的态势,甚至跌幅还大于大盘;也就是说医院、药店、超市、商场一些消毒防疫类药品的脱销热销并没能反映到股价上;旅游酒店板块确实是受到比较大的冲击。不过我们要考虑的是,当时非典疫情是以亚洲国家为中心的,我们是处于疫情地区,会大大影响居民旅游乃至去餐馆消费的积极性;而猪流感目前还没有传播到中国境内,如果欧美国家的疫情能够被隔离在境外的话,那么反而会打消我国居民出境游的兴趣,而“出口转内销”;而且在经济增速可能下降、收入预期可能下调的情况下,也会有更多的中高等收入者把每年的出国旅游计划转为国内游;旅游和相关消费领域也是国家当前重点支持的消费项目。因此关键在于观察猪流感的进展,在我们能成功隔离的情况下,若遇到旅游酒店类的个股非理性暴跌,反而是一个关注的机会。

长期来看,新医改对医药类企业会有更深远的影响。比如新医改制度下基础药品价格到底如何波动?假设基础药品价格要下降25%,哪些生产企业能做到销售增加3成以上以弥补价格下降压缩掉的收入呢?利润水平又如何维持呢?哪些企业是独家创新型公司,药品售价有自主定价权,不受招投标降价影响?哪些流通企业有扩大市场份额的潜力?。。。。。。等等因素都在近期政策明朗后即见分晓。

图1、2003年非典期间旅游酒店和大盘月线叠加图(白色为上证综指)

 

图2、2003年非典期间医药板块和大盘月线叠加图(白色为上证综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