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支柱产业及产业的优化。
如前所述,韩国的支柱产业是汽车、纺织、电子、钢铁、造船等产业。韩国的带头产业是以半导体、微电子为中心的高技术产业以及汽车和信息产业。目前,韩国的DRAM、录像机、彩电为世界第二大生产国。其电话、个人计算机、蜂窝式电话、半导体居世界领先国家之列。据加拿大Domicity公司称:估计90年代末,韩国的电子工业将居世界第三位生产国,仅次于美国日本之后,而且超过欧洲各个国家。目前韩国的个人计算机监控器是世界最大的生产者,其消费电子产品居世界第三位,电子元件生产居世界第四位,工业电子设备居世界第十一位。韩国的电子工业l988年产值达220亿美元,1993年将达到500亿美元,2000年之际其电子工业将居世界第三。韩国贸工部为提高韩国电子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而鼓励电子工业制造商对欧洲进行直接投资,为此应积极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以使其电子工业在2000年之际产值占世界电子工业产值的389/5。直到1995年韩国电子工业将投资52亿美元用于电子工业的技术开发。1990年业已完成40种新电子产品的开发,其中包括数字声频录音机、高速激光打印机、视频磁盘放像机。1991年韩国政府贸工部为发展信息、电子技术,特地拨款1800亿韩元,重点开发先进传真机、DRAM芯片、HDTV、中型计算机,并且在下5年重点支持微机工作站、超级计算机、超级微机、64MbitDRAM、HDTV、传真机。韩国电子工业从1991年到1995年的产值每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12.4%。特别是由于进口的电子零部件涨价,而且韩国的关键性电子零部件均需依赖从日本进口,为此韩国政府决定开拓1989年仅为0.23亿美元的ASIC半导体市场,并且以韩国电子、通讯研究中心为主进行砷化镓高速集成电路的开发及进行半导体没施自动化和不间断电源的开发,而无线电话、调制解调器和传真机的销售额则迅速增长。个人计算机主要是生产32blit机种、正在进行开发电路设计的CAD。
在1990到1994年间韩国发起投资额高达388亿美元的发展高技术的计划,其目的是到2000年使韩国成为世界上10个最发达的高技术国家之一,其中的164亿美元用于高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其领域为前述之7个高技术领域。韩国政府将为此计划提供所需经费的35N。另外的226亿美元将用来改进高技术产品的制造能力,并且在7个城市建立高技术中心。韩国政府在今后5年(1990~1994年)内增加对高技术产业的投资,使投资额占到GNP的2.6%。
韩国在80年代后半期,其轿车工业的发展极为迅速,产品销往90多个国家和地区,历年出口额已累积达400多万辆,主要销往美国、加拿大。1988年、1989年、1990年韩国出口汽车分别为57.6万辆、36.6万辆、34.7万辆,其金额分别为33.53亿美元、23.18亿美元和I19。36亿美元。1991年韩国汽车出口又采取多元化战略,进一步开拓东、西欧市场,使其汽车出口增长49%。近期,韩国政府又拟定了一项庞大的发展其汽车工业的计划,即“X一五计划”,此汁划可使目前韩国处于世界第十位汽车生产国跃升至2000年的第五大汽车生产国。目前韩国汽车的年生产能力为280万辆。因为其国内市场业已饱和,销售呆滞,1992年产最为170万辆,出口达45万辆,到2000年其汽车生产能力将增至400万辆,出口达120万辆。“X—五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其第一阶段将把产量增至280万辆,出口为62万辆,努力开发自己的车型,将核心零部件生产技术移植到国内;第二阶段是到1997年为止,届时将汽车产量提高到350万辆;第三阶段为2000年,其产量将达400万辆。与此相对照的,我国汽车工业j991年各种车型总产量仅为71万辆,轿车生产仅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量出口。1991年出口额为2。9亿美元。台湾省的汽车工业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高,因此汽车出口量亦微乎其徽。
韩国政府为了支持产业活动的信息化,欲加强信息通讯产业的竞争力,鼓励民问企业进一步参与信息、通讯产业活动,并且建立大学和企业结合为整体的技术开发体制,到J995年建立额度为2000亿w的信息通讯振兴基金,以积极支持信息、通讯企业的技术开发。为加强国内软件技术开发,培养专门人才而加强软件工业中心的建设,并且将软件产业提高到与制造业相若的水平,为此要建立、整顿各种制度。为了实现全社会的信息化,就要提高国民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充分了解其重要性并且积极地予以利用,为此要在第七个5年计划期间要建成行政电子计算机网络和国家基干计算机网络,普及作为信息社会基本设备的计算机和终端机,并且提高国民对信息化的适应能力。
3.产业的优势比较分析。
①按照产业划分的产业增长率沿革
韩国的制造业在整个80年代虽然比70年代的增长率有所减慢,但是80年代占主导的却是表现在销售额、产品的附加值及从业人员雇佣率等方面的增长,关于此请参见下表:
|
销售额增长率%
|
雇佣增加率%
|
附加价值增长率%
|
|||
1970—79年
|
1980—89年
|
1970—79年
|
1980—89年
|
1970—79年
|
1980—89年
|
|
所有产业
|
32.3
|
14.5
|
3.9
|
2.8
|
31.o
|
19.8
|
制造业
|
35.6
|
14.2
|
10.4
|
5.6
|
35.5
|
16.4
|
资料来源:韩国产业研究院
|
1960—1970年
|
1971—1980年
|
1981—1989年
|
1990年
|
1991年
|
1992年
|
GNP增长率(%)
|
9.2
|
7.7
|
9.6
|
9.0
|
8.6
|
4.7
|
制造业
|
(16.8)
|
(15.5)
|
(12.2)
|
8.4
|
7.0
|
|
出口增长率
|
35.2
|
3S.6
|
15.2
|
4.16
|
10.6
|
6.8
|
资料来源:韩国产业研究院
80年代主要产业生产增长率的变化态势是:
——纺织、钢铁、造船、石油化工、重型电机、水泥等产业
处于整个制造业平均发展水平以下的低速增长。
——汽车、半导体、计算机、精细化工、照相机等产业显示
出高于整个制造业平均发展水平的高速增长。
②80年代按业种划分的相对比较优势结构的变化
——相对比较优势明显的产业群(即比较优势指数高于300者):纺织(360)、家电(440)、半导体(622)、造船(381)、制鞋(857)、玩具(668)。
——具有某些相对比较优势或者相对比较优势有明显改善的产业群:钢铁(200)、石油化工(181)、汽车(164)、通讯设备(120)、汁算机(20—93)、数控机床(0—31)。
——仍持续处于相对比较劣势的产业群:精细化学品(49)、建筑用重型设备(11)、纺织机械(35)、家具(48)。
③各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率高的产业业种:
日本:除轻工业和化学工业以外的重工业和半导体等高技术产业
美国:石油化工、计算机、半导体等高技术产业
欧共体:除半导体、造船之外的绝大多数产业
台湾省:数控机床、计算机、通讯设备、制鞋等产业
韩国在80年代期间绝大多数产业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都有所提高。特别是汽车、半导体、家电、造船、制鞋、玩具等产业的增长极为明显,数控机床等产业用机械、一般机械、精细化学品落后,其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率处于极低水平。
关于韩国各产业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率情况可参见本书科技实力部分的详尽表格。
④近几年韩国的石油化工产业取得长足的进展。据日本“钻石周刊”1992年7月18日报道:1992年1至5月份韩国的出口商品中以汽车和石油产品出口锋势尤键。特别是乙烯生产能力锐增,从1990年现存的125万吨生产能力,剧增至1992年9月的325万吨,其生产能力约为中国1992年生产能力的2倍。
——至于韩国今后产业优化方面,特别是集中将其产业结构调整转向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动向请参见本书的科技实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