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华农


09年4月22日赴华中农大讲座,内容是《蒋伏利——传统经济学批判与循环经济增长模式思考》。讲座包含三个议题:其一,从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方面立论并对传统经济学及其增长模式进行批判。其二,从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方面立论并对方兴未艾的生态经济学及循环经济增长模式进行思考。其三,在范本角度,以APP中国林浆纸一体化循环实践为例。

在林浆纸一体化循环实践范本中,APP中国在造纸行业整体排污不容乐观的情况下,通过导入林纸循环先进理念和技术,达成了中国纸业与环境友好的预期。与此同时,APP中国以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为先导,在国家政策导引下,以人造速生丰产浆纸林作为浆纸生产的可再生资源,在企业内部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整合成一条跨行业的循环发展链。尤其是以主动产业规划方式,积极推动资源回收行业的发展,进而推动行业、社会绿色消费的进程。就其当前所取得的成绩看,这既是世界造纸发展的潮流,更是中国传统造纸追赶的目标。APP中国林纸循环实践的标杆性意义非凡。

然而,由于对前两个议题的担心,直到开讲前一小时我仍没有足够的信心面对听讲的华中农大的学子。这种胆怯,更多的还是一种敬畏。这种敬畏,更多的来自于华中农业大学的校训:“勤读力耕,立己达人”。“勤读”即勤奋学习钻研,“力耕”即努力开拓实践。“立己达人”语出自《论语•雍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己达人”符合中国知识分子“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传统美德,是崇高的人生境界,也是庄严的社会责任。在逾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华中农业大学积淀了“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办学传统,铸就了“团结、勤俭、求是、奋进”的优良校风,确立了“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提升传统农科,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办学特色。1952年以来,已输送了全日制毕业生5万余人,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个农学博士、第一个果树学博士,涌现出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杰出代表包括原农业部部长陈耀邦、原科技部副部长韩德乾、黑龙江省委书记钱运录、CCTV “感动中国” 2004年度人物徐本禹等。

华中农大校训语出上世纪40年代的湖北省立农学院院歌。词作者朱再庵先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曲作者喻宜萱先生,著名声乐家、音乐教育家,系《康定情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的首唱者。

作为时空过客,我为自己能登上华中农业大学的讲坛演绎《蒋伏利——传统经济学批判与循环经济增长模式思考》而感概万千,并对讲座结束后经久不息的掌声心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