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反弹如蹦极 本轮游戏结束


我在年初写过一篇关于股市的评论,题目是“中国股市或许锅型反转”,主要观点就是股市今年只会反弹,并在底部呈现箱型走势,而市场反转则要在经济真正企稳之后才可期望,而这个时间,至少得到明年上半年。

上证指数在去年11月创出1664点低点后,开始反弹,并在本周达到2579点的高位。而市场在创出高点后,出现放量下跌,这意味着这一轮的反弹或将结束。

就像上涨一样,股市下调也要有借口。这次的借口是主板市场将会重开新股发行(IPO)。在我看来,IPO仅仅是借口,调整的真正原因在于,股市上涨已经严重偏离了基本面。或者说,中国股市太贵了,一季度的故事也该收尾了。

本轮股市反弹的特点是题材股活跃,蓝筹股表现平平。这说明,股市反弹与经济基本面无关。或者说,大盘股走势显示出经济尚无复苏的迹象。

熊市中的反弹,既有触底反弹的技术要求,也有货币政策的暗中帮助,更有操盘坐庄的市场推动。有识者认为,中国股市的庄股特征,在今年一览无余。比起以往机构与上市公司的暗中勾结,今年则是机构与上市公司公开联手,其方式就是通过小非减持,将筹码一步交给庄家。这样的联手,使坐庄的效率更高。

而宽松的货币政策自然也为股市增添了流动性。自去年11月以来,信贷供给疯狂上涨,而仅今年一季度的信贷总量,就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信贷额。由于实体经济尚未启动,不排除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入股市,为坐庄推波助澜。

不过,任何美妙的故事,都会真相大白。市场在投资者等待一季度经济数据的期盼中,走出了近900点的反弹。而国际投行编造的所谓“新的经济刺激计划”,则是蒙骗中小投资者为本轮反弹买单的最后诱饵。

在机构经济学家一片叫好中国经济前景时,一季度经济数据实际反映出宏观经济的迷茫。发电量,出口,就业等真正体现经济体质的指标,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方向,这对于讲故事的高手证券机构而言,该是撤摊子的时候了。

年内的股市还将如何表演,我以为,大盘更多时间会像蹦极一样,反弹,调整,反弹,再调整。

决定股市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包括宏观经济、上市公司业绩、流动性。当然,外围股市的波动也会影响中国股市。

宏观经济是基础。如果用简单指标看宏观经济,发电量颇能说明问题。《财经网》报道说,国家电网公司调度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4月中旬(11日—20日),全国发电量同比下降了3.90%,较4月上旬(1日—10日)3.50%的同比跌幅稍有扩大。而在3月,发电量和用电量的跌幅都在2%多。4月发电量同比跌幅继续扩大,这表明企业生产状况并不如人意,宏观经济尚没有真正触底企稳。

宏观经济表现疲软,企业增加值整体上也难有好转。这对于上市公司业绩而言,自然也不会出现好转迹象。

而从外围市场看,美国经济继续下调,一度让人眼前一亮的银行业绩,其实也参杂了“注水”的把戏。美国股市的波动不可避免,其对亚洲和中国股市的负面影响将会如影随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的预测再次下调了世界经济增长率,预计今年世界经济为负1.3%增长。IMF同时将中国GDP增长率,下调到6.5%,比三个月前下调了0.2个百分点。

在外需难以好转,就业无法改善情况下,中国消费增长无法持续,这使得中国经济复苏之路并不平坦。

或许流动性充足,成为股市的唯一托手。可以预见,宽松的货币政策还会继续宽松,信贷增长还会持续进行。由信贷而派生出的货币供给,将为市场提供相对充裕的流动性。对于流入市场的资金,监管部门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政策之手,实际再次显灵。

流动性充足,只会促生泡沫。只有电力、钢铁、航运等大盘股整体走好,那才是股市反转的信号。

还会有人讲故事,股市还会做蹦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