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反弹进入鱼尾阶段



2周前的周三,48号,大盘也是忽然变脸,从2435点跌到2347点,幅度达到90多点,击穿了10日均线的支撑,然后就是连续三天光头阳线涨上来,直到2500点上方。

 今天大盘是突破了连续7个交易日的整理平台,创出本轮反弹新高2579点之后风云突变,大跌130点之后才稍稍止步,最终收于2461点,重新回到2周前的位置,10日均线再次被击穿。而这次调整和两周前不同的是,午后盘面出现了恐慌迹象,成交明显在放大。

 要说昨天大盘调整了一下,那可以理解,因为美国股市暴跌200多点,全球股市都在调整,我们跟着调整一些也是正常的。但今天这个调整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因为昨晚美国股市是上涨的,而且涨幅不算小,100多个点,很快就逼近8000点整数关了。

 所以说这个调整是咱们A股自身的问题。

 问题出在哪里?

 首先是经济层面。在1季度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公布之后,分析师都普遍乐观,但是手握更多更详尽资料的管理层却反而比较谨慎。远的不说,单说工信部副部长娄勤俭就刚刚表示,工业仍面临严峻形势,而商务部传来的纺织业出口也还是困难重重,电监会预测发电量也在萎缩,等等等等。这意味着上市公司的业绩还是存在很多隐患;再看前期被市场追捧的科技领域,据权威机构iSuppli报告,中国半导体制造业有近60%产能闲置,这就必然伴随的是全行业普亏的格局。其实基本经济形势的不乐观或者至少说前景不确定,大家心理都是清楚知道的。只不过本轮A股的行情来源于资金的充沛和信心的恢复,在市场情绪进入最后疯狂之后,最终泡沫缩小之后,我们还是要回到基本面本身。比如科技行业,在市场对信息产业振兴规划、对核高机、对创投概念追捧热情降温之后,我们还是得看到底这些政策措施实际上获得利润提升机会的公司到底是哪一家,它的利润能提升多少,其利润前景对应的股价到底值多少钱。

 政策方面的导向也值得注意。深交所连续3道风险警示令,提示投资者不要沉迷于概念炒作。而市场资金方面,银监会再三强调要监控银行信贷流向,今天网上还有传闻说中国政府担心一直以来帮助保持经济增长的信贷剧增很大一部分可能会被浪费,银监会正在考虑出台规定,确保贷款用于实体经济,比如政府的刺激项目,而不是用到了资产市场或是银行存款。而且据说草案正在内部传阅征求意见。既然行情是资金推动的,那么2季度受到管理层的干预,来自银行系统的流动性是否还那么充裕,是市场的担忧所在。这也是我在414号的文章里指出的,股市太过火爆,资金不走正道,已经影响了政府债券的发行,影响了4万亿投资的顺利推进,这是管理层不愿意看到的。政策方面的风险,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风险。如果管理层的降温措施连续快速推出的话,那么这一波行情可能和07530真的很相似。

 资金方面,除了来自银行系统的资金有不确定之外,股民入市的资金还在不断增长,上周股票帐户开户数又增加了36万户,也就是又有大约180亿的资金入市寻找建仓机会。而机构这边,已经披露完091季报的59家基金公司旗下444只基金,出现集体赎回潮,也就是说部分基民看到基金净值终于反弹投资损失有所降低甚至回本盈利了之后,赎回冲动在加大;另外也不排除部分投资者看到股市如此火爆,忍不住要亲自入市参与一把而选择兑现基金。总之基金的赎回潮可能对相关基金所持品种造成价格上的波动,这一点听众朋友们还是要警觉。此外基金公司标杆人物王亚伟公开其负责的基金仓位只有半仓,这对市场心态也或多或少有冲击,因为有不少投资者(既有个人也有机构)已经把研究重心从上市公司转移到了研究王亚伟。

 从盘面板块来看,也就通信、银行等大盘权重股相对抗跌。作为股指期货的标的品种,权重大盘股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也有不少资金在私下等待战略介入的时机。

 总之,目前市场的总体估值水平早就已经偏离了合理区间,绝大多数个股都处于高风险区间,牛年第一波大反弹已经进入鱼尾阶段。不管大盘能否在权重股的推动下再现强势,和大多数人手里的大多数个股已经没有关系了。再次提示大家对一些严重背离基本面的品种要考虑及时兑现,等待调整充分后再择机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