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冯翔自杀看实施心理抚慰的急迫


 

从冯翔自杀看实施心理抚慰的急迫

李华新

    不管是说冯翔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或是他的压力过大,或是那个什么神秘的电话与他的自杀之间有什么关系,总之,冯翔的自杀毕竟是属于与那场大灾难有直接联系的一个无法避开的问题。因此现在对于灾区群众施以心理抚慰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对于灾区的干部,像冯翔这样的在震后工作努力,并且承受巨大压力的干部来说,它必须表现出坚强,在人前是不能流泪的。但是内心的痛苦却是同样存在的。

现在北川当地政府已经出台了多项措施为干部解压,县里已经对领导干部进行工作状态调节、适度的心理抚慰和减轻干部心理负担作为一项纪律贯彻下去,上级部门已经安排了不同层次的休假、疗养和心理抚慰。

冯翔走了,它本应该是不该走的。但是他内心深处的真实的想法,以及他究竟有什么难言之事,不能与人倾诉,使得他最终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因为,它作为灾区的一位普通人,尽管有国家干部的身份,但是他内心深处的压力却是和常人一样。冯翔之死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灾区干部的内心,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灾区普通人内心深处的苦苦挣扎。也许是因为冯翔的诗人气质,也许是太过于追求完美,才会选择这样的解脱和走向不归之路吗?或是说,在你无力改变这一切的时候,那就选择改变自己。

自杀是需要一种另外的勇敢,也许就是一念之差,也许就是在那个瞬间,你无法挣脱死神的引诱,因为终结自己的生命,是最大的也是最容易的,而且人们内心世界的脆弱,一般是不会示人的。

    也许人们已经注意到了我在冯翔自缢之后,所写的那篇文章中,引用了关于佛教如何看待死亡的解释,星云大师是人间佛教的推行者,他说,佛教徒是不应自杀的, 因为生命是很可贵的,我们不应该自己戕害自己的生命,因为不管是忧郁还是抑郁,我们活下去的勇气大于死去。而我们活着的目的,就是更好的死去。不管是寿终正寝,还是另外的其他的原因,生命的脆弱,因为你的失去而再一次告诫人们。

我读星云大师关于人间佛教的论述,是一件很庆幸的事情,能够从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里感知很多东西,  那就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生死问题。因为我们历来的文化传统中,是很忌讳谈论死亡的。而人们对于佛教的理解也是很偏颇的,对于佛教自明清以来,尤其是清朝以降,对于佛教的认识仅仅是成为对于亡魂的超度,而对于佛教在人世间的作用和意义,以及佛教与现代化的关系,其实了解的甚少。对死亡的态度决定人们对生活的根本态度,死亡也实在是每个人生命旅途中不容回避的大事。

   因为,依照人间佛教所示,如果自杀而失去这宝贵的人身,则失去了现世、后世、究竟的利益安乐,是最无智、最可悲之举,为最大的亏失。

  至于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挫折、苦难,只要有珍惜人生的正确态度,以佛法无常无我的智慧和现实观照,自不难以理理智和毅力去战胜厄难,冲出重围,这正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而现在坚持在灾区的心理医生或是心理咨询者,或是其他的能够坚持待下去的

心理师们,真正起到救治心理的作用,而不是哄得的一声来了,呼的一声走了的那个样子的话,那么如果是像冯翔这样的干部,那个有一位定期的心理医生伴随的话,那么,他是不会走向绝路的。

   现在北川当地政府已经出台了多项措施为干部解压,因为长时期的超负荷的工作也会加大心理的压力。但愿冯翔的离世,能够使活着的人活得更好。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