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上网


 

 

                                  总书记上网

 

                                   -------中国政治环境一缕曙光                                            何天恩/文

 

六月二十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六十周年庆典活动后,特别安排与网民在网上交流这样一个活动,活动的具体内容是,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与普通网民进行视频对话。

 

本来这是一个很平常的新闻,但在广大的网络世界却引起广大网民的极大兴奋,几乎在各大门户网站都可以看到相关的新闻报道。

 

那么,这样一个事件究竟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首先,说明了政府及总书记对网络媒体和网络舆论的肯定和重视。网络媒体是新时代的产物,在其整个的发展过程中,从来与主流媒体是不能同日而曰的,尤其对于政治和政府,对网络更是有“不伦不类”之偏见。然而,网络系统便捷、迅速、及不断扩大的普及面已经体现出最终必然成为第一主流媒体的事实,此次总书记上网既是对网络媒体的肯定,同时也反映了党和政府对网络舆论的重视、关注的态度。网民之间借助网络进行思想的交流和沟通已经成为广大网民的政治生活方式,而借助网络媒体发表各自“忧国忧民”观点或情愁也是广大网民“参政议政”的主要途径。在这里有建言献策,有怨言愤恨,有富含科学的民间智慧,有坦荡无痕的平民心声。在这样的空间里,与其说信息流海量、集中是优势特点,不如说这是一个民心、民声、民意、民怨、民望的集聚地。因此,对网络媒体和网络舆论的肯定和重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政治大势所趋,更是党和政府的明智选择。

 

其次,此次事件也体现了党和国家改善政治与舆论矛盾问题的决心和勇气。在中国,政治历来是真空的,而代表广大普通民众心声的社会舆论向来就是“消极”的。政治与民意缺乏磨合、谋合、谋划,是中国的政治国情,腐败由此而生,官僚政治应运而来就缘于此因。要拯救中国的政治体制必须着力改善我们的政治环境,而改善政治环境的根本途径就是广泛地听取民声、切实地体察民情、科学地辨别民意。这才是真正的“以民为本”,这样才有真正的“人民政权”和“人民共和国”。也只有具备这些才能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总书记上网让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的决心和勇气,也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改善中国的政治环境是一个无穷大的话题,无穷大到什么程度?十几亿中国人民对自己国家的政治都感觉无可奈何。而问题的根本就在我们都“有无可奈何的感觉”上。关于这点,我非常佩服韩寒脱俗的智慧和勇气,他敢于对传统进行反思和批判的智慧和勇气正是我们整个国家所缺乏的元素,表面上他好象是在否定“四大家”,其实质他是在否定我们固有的思维和传统的意识理念。同时我也理解“范跑跑”,起码他的语言相对于自己的内心是真实的,无论如何他的言行比那些附庸的、献媚的、恶俗的东西要高级得多。

 

总书记上网希望看到的是真实的东西,问题是我们是不是愿意、是不是善于、是不是敢于说真话。

改善国家的政治环境主要靠执政党本身,也靠我们每一位普通的平民,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不屈的脊梁、求实的态度、理性的思维,那么相信,我们的执政党,我们的政府就迷失不到哪里去。

但愿网络世界多几个象韩寒一样的网民,少几个自以为骂“范跑跑”骂得很高明的另类东西,因为,只有这样总书记才能看到真实的东西、听到想听的声音,是和非相信总书记比我们清楚,问题是我们可以骗自己,但不能骗国家和总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