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凸显产业优化紧迫性
作者:陈进容 来源:《厦门晚报》2009-03-29
【鹭岛闲谈】
去年岁末,我随厦门媒体采访团到大连参观,一位东道主笑着告诉我,他们软件园区有家企业,去年新招来的好几位女大学生,都找了韩国的男朋友。
我开始有些惊讶,很正规的采访,她居然谈这些“八卦”新闻。后来我才意识到,我没有理解对方的用意。
辽东半岛靠近日韩,大连不失时机地利用地缘优势来承接韩国、日本的软件外包业。高精尖的行业需要引进韩国专业人才。为了留住这些人,大连人煞费苦心。
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他们的做法给我们很好的启示。最近,厦门颁布了专门面向台资企业的相关政策,鼓励他们在厦设立科技研究开发机构。这种做法,一方面极好地紧扣我们的对台优势,另一方面则及时把握科技创新这根产业优化的脉络,与大连人的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两天,引起多方关注的一则消息是: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称,关于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将尽快出台。我想,对厦门而言,这应该是一条非常让人兴奋的消息。厦门目前在抓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而厦门的海洋生物制药产业,在软硬件方面都具备相当的优势。
虽然生活在海滨城市,但很多厦门人可能不知道,我们常见的海藻、海绵、海洋腔肠动物、乌贼等软体动物和许多海洋微生物,通过科技手段,可分离得到5000多种新型化合物,其中许多具有抗菌、抗病毒、止血、抗凝血、抗肿瘤等药理活性。几个月前,民盟市委就提出建设“厦门市海洋药源生物资源开发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议。我想,这对于处在抓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厦门来讲,应该是一个颇有参考价值的建言。
前几天,经济学家陈柳钦发表一个观点,认为“在金融危机面前,正是‘壮士断臂、刮骨疗毒’的时候,正是优胜劣汰、推动中国城市经济转型的一个契机”。确实,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可能是我们抓紧将城市的产业结构由过去高能耗、低附加值向高科技、高附加值转变的好机会。
陈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