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沙漠玫瑰张爱玲


 

记沙漠玫瑰张爱玲
 
一九九五年中秋夜,张爱玲猝死于洛杉矶一公寓内,享年七十五岁。曾大红大紫的张爱玲晚年封闭自己。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众人眼里,张爱玲人冷文字更冷。一姓乔的人士撰文称:亲情的疏离,往往比外界刺激更具有杀伤力,这也就造成张爱玲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冷艳气质,注定了她人生最后走向孤寒境地。
 
张爱玲冷漠的背后,固然是亲情缺乏的必然结果。只是,张爱玲并不是真的冷艳,抑或不是千分千的冷艳,至少,张爱玲是心冷魂不冷。如果张爱玲的友人能知道这些,张爱玲生前会得到更多的阳光。我们责怪一个人太冷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仔细看看,阳光照耀她太少呢?1993年,张爱玲在一则序言中坦言,“人生有飞扬,但是我飞扬不起来;人生有热闹,可是我热闹不起来;我可以逃离一切,但我逃不出这生命的苍凉。”只是在外界看来,名门之后张爱玲俨然是一位离开宫廷的公主,自信、美丽、孤傲、华贵统统是张爱玲的颜色。一位研究者说:“就是最豪华的人,在张爱玲面前也会感到威胁,看出自己的寒伧”。
 
张爱玲说: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你也在这里吗?
要是真的自杀,死了倒也就完了,生命却是比死更可怕的,生命可以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变的更坏,更坏,比当初想象中最不堪的境界还要不堪。
你疑心你的妻子,她就欺骗你。你不疑心你的妻子,她就疑心你。
一个知己就好象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部分。
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情总找的出藉口。
 
张爱玲离开上海的动因:抗战时期有报纸登过张爱玲去日本参加“第三届大东亚文学家大会”的消息,张爱玲说:“我自己从来没想到需要辩白,但是一年来常常被议论到,似乎被列为文化汉奸之一,自己也弄得莫名其妙。我所写的文章从未涉及政治,也没拿过任何津贴;胡兰成是地道的汉奸文人,张爱玲尽管已经与其离婚,但胡兰成的汉奸形象还是影响到张爱玲,对于孤傲的张爱玲来说,这是她没有气力来抹去的黑影。甚至在现在,都有人反对张爱玲,反对的原因是张爱玲不爱国,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张爱玲爱国的作品几乎为零。色戒和政治有关,但是张爱玲的笔下,爱情竟然越过信仰高高的飞起,然后结实的将爱国的信仰砸碎。
 
只是,一个女人,可以爱国可以不爱!张爱玲为什么非要爱国?即使她确实不爱国,她又做过什么对祖国危害甚重的事情呢?张爱玲一生清苦,谁给她关爱?“国家”给她多少关爱?
 
张爱玲的一生伤痕重重。而人生本来就是苦的,每一个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张爱玲将什么都看开,看开却没有放下,这是造成张爱玲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张爱玲不应该随时随地的背着过去的苦,过去的苦是牢笼,紧紧的锁住张爱玲,张爱玲在牢笼中窒息而死……
 
才华盖世的张爱玲生在乱世,毁于乱世。我将乱世比喻成沙漠,张爱玲就是沙漠的一朵玫瑰。
张爱玲冷艳也罢、孤僻也罢,如果张爱玲生在现世,张爱玲必然是山坡上最洁白的百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