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穷、人富既是现实的标准,也是心理的标准,即心态。没有钱的时候,穷和富是基于现实标准的判断,有钱的时候则完全是基于心态。
自古人穷有三种,身穷、行穷和心穷乃为三穷,人在身穷是需要钱,基本生活都不能满足,当然需要钱了;行为,则是指人不知道干什么了,当然这个时候也需要钱;心穷,则是对财富永远的饥渴,再多的钱也总是无法满足。身穷可以用行来补,只要愿意付出体力和脑力,总会有所得;行穷要用心来补,修身养性来获得人生新的目标和方向;而心穷则要用空来治,只有一无所有、家败业破方能治得此病。
三穷之中,身穷和行穷不为真穷,只是一时之穷,而心穷则是病入膏肓之穷。在《西游记》中,吴承恩老先生把这种穷喻为白骨之穷,即穷的只剩下白骨,即使吃人肉、喝人血也不能满足。这是所谓的妖精,吴承恩非让孙悟空不遗余力地用金子做成的棍子打死方休。而唐僧师徒四个则皆为身穷行不穷、心不穷之人,这也是《西游记》中的讴歌和赞美的正面人物;行穷之人则大都为魔,是指那些已经功成名就,并有高官厚禄、有权有势的位高之辈,只是一时失去方向而到人间作恶。这部分人在《西游记》中大都以魔的形式出现,而且孙悟空也未必降服得了他们,都要借太白、玉皇、观音、如来等之神力加以降服,让他们回到本来的位置上去行善积德。也就是说聪明人、有能力的人、有权有势的人,只能用之得当方为神,用之不当即会成为为害四方的恶魔。在当今,有了权势、功名、财富的人即为原形,善用者为神,恶用者为魔。对这类人,连孙悟空都无可奈何,普通百姓更是无能为力,只能靠国家的法律和法令加以约束和管治。但也大可不必担心,因为总是有“天神”能收服得了他们,只是时间未到,时间一到统统要报。
虽人世间穷有三种,而富则只有一种,即心富。心富者财已次之,财物皆为身心之车马,有此车马即可在人世间潇洒地走一回,自由自在且无牵无挂。得之坦然,失之也坦然。虽然说得抽象,但也会现实的标准。
现在生活在中国的大城市,区区数万已不为富,仅有车有房至少得百万以上,故无百万者依然为穷,自当可归属于身穷,百万至千万者方可谓身富。千万以上者,依然对金钱一如既往地如饥似渴,不为行穷则为心穷。行穷者易心猿意马、坐吃山空;心穷者则易贪得无厌,因贪而毁、因贪而亡,总之不会有善终。
自古,财聚为富,财散为德。小德配小财,大德配大财。无论如何,有财来必有财去,如有水来必有水去,有来无去,水多必定成灾。所以,财聚者如不主动散之,财必自去,而且去中有灾。所以,好财者既要有聚财之功,也要有散财之德。财,取之有术,散之有德,德从道中来。其中的术、道如何,且听以下分解。
1、假如你现在还没有百万之财,那么就应该认认真真地赚钱、积财、聚财,除了赚钱之力还要有理财之术,双管其下使财富与日俱增。
2、财过百万至千万者,衣食开忧、生计不愁,心已可富,财来财去之中一可回报自己,二可回报社会。除却家庭常备之用外,可事业、可投资、可周游、可深读、可琴棋、可书画,总之可以借财之力满足自己未了之心愿和情趣,让自己充分享受生命的快乐、自由的情趣。能取之一二,孝之于父母、报之以恩、助之于人,已经是慈悲心怀,也足可以让自己做一个有钱的好人。
3、千万财富以上者,千万以外已经不属于自己,只是为他人暂时掌管而已。既然是暂时掌管,又何必那么贪得,就把钱交给那些还需要钱的人经营好了,以事业成就他人,以事业回报社会,岂不更能乐在其中。如果再为已经不属于自己的财富透支健康、消耗生命,岂不蠢哉?
按平生之算,千万财富自当追求,但真正所需只要百万有二,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投资。加之手足之全、心脑之智,足可以享乐人生,且慈悲为怀。千万之外的追求,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为天下事、为天下人,自当多多益善,并当奋不顾身、全力以赴。
人不可以固守于穷,自强不息与贫穷抗争是为人之本。但如若有聚,幸至达富则是为天下之所掌管,理应做一个让天下人信得过的人,否则即使有财有大聚,也会因财生乱、生祸。有道是:“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易经.谦卦》)。有财不知谦者,必有大凶,且非天地之报,即人道之应,天地不报、人道不应必有鬼神先害。
笔者出生于贫穷之家,自游走天下以来,每年之财耗均过父母之平生之辛劳所得,这已经是天大的罪过。且父母皆在不孝之子事业如履薄冰之际撒手人寰,“子欲孝而亲不在”之痛深如刀绞。痛定思痛,父母之恩乃天地之恩,无以报亲则可报天地以谢恩。如此,父母在天之灵,自当告慰。以此为孝,当可善终;特立此文,明德报业。
邱旭瑜律师
2009年4月19日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