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论》版权声明


 

 

《智慧论》(原书名《给中国一个大智慧》)经10年研究撰写,目前,可以放心付梓的最后一道工序――全书润色将结束。

作者声明如下:

120031月至今,作者先后递交给中央党校出版社、递交给我所信任的朋友、或未经允许在一定范围正在秘密流传的书稿,以及20041月起,陆续发在北京大学网站经济学论坛、浙江大学网上论坛、哲学人生网站、地球经济学网站、博客中国、价值中国等个人网站上的那些书稿,不论是节选段还是部分书稿,均以目前作者最后完成全书通审和全书润色的书稿为准。上述流传的书稿如发生误导读者的错误,作者概不负责。

2,作者在未能全书通审和润色前,屡屡将书稿主动传播,主要是作者自己出于保护产权的原因。因为在不能正式面世时,书稿先已不正式流传即有被他人窃取的可能性。所以,每一次慌慌张张发布或递交给朋友,均有不能确证、也不能去追究、更没有必要再予追究的原因和内情。此间,全书内容也一直处在完善中。此声明后,作者本人可以选择几章经通审和润色后的书稿挂在本网站。读者会自主判断:此前传播的那些书稿,除了可起到保护作者产权作用外,已经没有别的用途了。为此向网友们致歉。

3,本书目前不做任何删节的完整版所适宜的读者范围是:我国中高级公务员、全国各高校教改、教研、教材工作者和科研院所。由于其中一部分内容并非适合全体国民和高校学生阅读,因此,也成为本书变成正式出版物的极大障碍。为此建议政府:可以模仿军队上层于改革开放初期做法,将相同内容的著作分级别出版:一种版本为限制级读物(高级干部读物),另一种版本为普及型读物(有删节,如现在影视片分级别)。但不能因某几部分不宜公开,而采取过去那种让作者满腔热忱坐冷板凳的愚蠢做法,禁止出版。

4,经全书通审和全书润色后的著作,将给读者带来新的阅读感受。出版前网上可以展示几章,用红色显示修改处。今天这个时代,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已经普及了,读者们可以看出作者校正措词的细微之处和本书过去没在意表现的语言功底。但是,仍然要指出:本书内容体系的完善走过了10年历程,而通审和润色,满打满算也许只需要10天。请高水平的读者坚持辩证思维方法,既追求形式也强调内容。毕竟,形式最终要服从内容。

特此声明

                                  胡志平

                              2009年4月17

 

(附新编目录)

 

《智慧论》

第一编:哲学之困

01  马斯洛先生,人类仅有行为动机够不够?

02  认识论大循环公式与思维微循环条件

03  维纳先生,允许我给“信息”一个定义

04  信息不是“标识”更不能等同意识

05  信息存在方式和信息实现定律

06   在卡尔·马克思启迪下寻找哲学新范畴

07   信息与响应:让哲学走进微观世界!

08  在宇宙苍茫中寻找物质文明新线索

09  谁在掌控物种进化核心进程?

第二编:科学之根

10  人类启动了寻找“上帝”的工程

11  探索微观越深入掌握宏观越自由

12  请先哲原谅,时代要为哲学重新定位

13  哲学发展,难在人类认识自我比认识世界难

14  人类的进化推动哲学为人圈定更大“圆圈”

15  确认人与世界的关系,先确认人的进化过程

16   响应,是人类创新实践的首发动力

17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有最后理念的失误

第三编:人脑之谜

18  钱学森前辈,我知道您在想什么!

19  信息与响应恰如“上帝”无处不在

20  用初始响应积累解释天才素质初始成因

21  哲学的进步将扩展实事求是对应关系

22  《梦的解析》与人脑初始响应积累

23  意识起源进程中的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

24  人与高级动物脑进化途中的“三岔路口”

第四编:人性之本

25  人脑综合知觉积累的机制构成

26  人脑综合知觉积累与非理性行为方向

27  人脑综合知觉积累与精神崇拜

28  人脑综合知觉积累与精神驾驭

29  人类理性与非理性的理论界定

30  人脑综合知觉积累与直觉响应

31  人脑综合知觉积累与社会主映象

32  人脑综合知觉积累与管理科学

33  综合知觉积累与强国不敌弱国优势

第五编:理性之光

34  实验:人脑理性极限(之一)

35  实验:人脑理性极限(之二)

36  实验:人脑理性极限(之三)

37  人性与人格的基本构成和机理

38  科学人性理论应用技术解说(之一)

39  科学人性理论应用技术解说(之二)

40  科学人性理论应用技术解说(之三)

41  科学人性理论应用技术解说(之四)

42  科学人性理论应用技术解说(之五)

43  科学人性理论应用技术解说(之六)

第六编:意识之源

44  何种信息刺激可对应人脑综合知觉发达?

45  增进的情感力量高速推进人脑进化

46  “酷毙了”——模糊惊叹与人脑理性萌芽

47  意识的本质是概念在人脑中的激活反应

48  追随大师诺奖成果误解了意识起源基本线索

49  概念形式是物质形态,概念内容是对应内涵

50  人类基础概念形态的产生和演变

51  简要清晰梳理意识起源全过程

第七编:动机之辩

52  认知动机实现方式及层次理论

53  一位东方学者面对西方权威的争鸣

54  哲学呼唤:重新界定辩证唯物论底线!

55  原有哲学底线面对事实的震撼!

56  “动机互换”与认识论微循环操作

57  人的脑动力应用级别分类

58  认知动机产生并提升的条件构成

第八编:创新之翼

59  意识起源最后一座里程碑:意识的创新

60  人类探索未知与未来方式发生重大改变

61  在新起点上审视哲学基本问题

62  单一形式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初级形式

63  形式逻辑的贡献与应试教育的偏执

64  逻辑方法综合运用是创新思维高级形式

65  为思维科学和逻辑学注入全新理念

66  科学创新中如何展开联想翅膀?

67  对立统一方法是联想思维之根

68  探索的信念:没有定论才有诱人前景!

69  科学创新中的第二联想与第三联想

70  科学创新中的直觉灵感与梦境映象

71  科学创新中的文学思维与故事演义

第九编:智慧之巅

72  霍金写时间简史,我写人脑简史

73  逻辑方法“模糊”与“精确”的解说

74  辩证逻辑的三个定则(之一)

75  辩证逻辑的三个定则(之二)

76  科学思维中辩证逻辑的地位

77  创新思维“第三种逻辑”的理论猜想(之一)

78  创新思维“第三种逻辑”的理论猜想(之二)

附录: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