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期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
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
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
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
那可是青藏高原?
青藏山脉,是距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雪域高原,是多少人心中圣洁的向往。
随着青藏铁路的贯通,人们坐上火车来到向往已久的圣地,在大美藏地寻找心灵的故乡。但不要忘记,远方的客人你是否品尝来自巍巍雪山、莽莽草原的美味,在藏式美餐中圆一个美好的梦想!
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由于居住环境、气候条件和从业性质的不同,藏族形成了独具特色而又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藏族地区主产青稞、马铃薯,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奶制品有酥油、酸奶、奶渣等。这些特色食品再配以藏族传统的待客礼仪,使藏族的饮食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藏式菜肴,均选用纯天然绿色原料(牦牛肉、羊肉、青稞、雪莲花、冬虫夏草、人参果、藏红花、野生蘑菇),产自青藏高原高海拔区,无污染无添加剂,不仅体现出藏民族饮食文化返璞归真的特色,而且与现代人追求的健康养生理念不谋而合。藏族是一个十分讲究礼仪的民族。民风淳朴,礼让谦恭、尊老爱幼、诚信无欺是自古传下来的纯良风俗。藏族的饮食礼仪深刻地反映着藏族的伦理精神。
藏族认为,人生第一件事就是要吃饭。然而,吃饭必须有道。藏族认为讲究饮食是为了尊客敬友,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食欲。凡是到过藏族地区的人,第一个印象大概是藏族的殷勤好客。广袤的青藏高原,人烟稀少,村落里一旦来了客人,便全村哄然,争相供给饮食,敬若至宾。杯盘罗列,轮番饮酒,歌舞达旦,必使客人酒醉饭饱,心畅意乐方休。藏谚云:“把锦衣美服留给自己,把珍馐佳肴献给别人。”又云:“投石于河是问渡之方,献美食于人是尊客之道。”这充分反映了藏族人民待客的一片赤诚之心。
藏餐和中餐、西餐的主要区别:
其一,它以手、刀、勺为主要用餐工具。
其二,用藏区原产动植物等为原料的菜肴和饮料。
藏餐原料以牛、羊、猪、鸡等肉食,以土豆、萝卜类等为蔬菜,主食以米、面、青稞为主,喜欢重油、厚味和香、酥、甜、脆的食品,常用烤、炸、煎、煮等法。
传统的待客筵席由奶茶、蕨麻米饭、灌汤包子、手抓羊肉、大烩菜、酸奶6道食品组成。
藏餐厨艺手法特征主要有:
刀功精湛,出神入化
切、斩、剁、砍、排、削、拍、控、敲……藏式烹饪中的刀工十分讲究,刀法多样,刀技精巧。仅切就有直切、斜切、推切、锯切、拉切、铡刀、滚切等。
藏餐厨师虽没有名目繁多的各种刀具,但一把菜刀当十把使用,将原料加工成块、丁、片、条、段、球、丝、米、粒、末、泥、茸等数种形态,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整块、片、段、泥、茸等数种。
藏餐讲究质、味、量的配合
质上一般主张软配软、脆配脆;味上以保持原料固有香味为主,不足的辅以其他香料来增补共香;量上要求主料突出,配料补充等。
调味简单,注重天然
藏餐的调味方法简单而细腻,讲究原汁原味,调料多辣、酸,重用香料,但在藏餐中几乎不用酱、醋等经过人工调理的香料。
天然意趣,质朴无华
藏餐追求天然意趣,一般注重通过燃料和工具,以及不同火候的运用,采用不同的传热介质等方法烹调菜品。藏餐烹调的技法,热菜技法30种,冷菜常用技法5种。皿器各具特色,而且工艺精良的盛器很多。
代表食材
* 糌粑
就是用青稞制成的炒面。它是将青稞麦炒熟、磨细、不经过筛滤而成的炒面,与北方制作的炒面有点相似,区别是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而且不除皮。
* 酥油
是从牛、羊奶中提炼而来。传统的做法是:将奶汁倒入叫做"雪董"的特制大桶里,用力上下搅拌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表面便浮出一层淡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冷却后便成酥油。酥油的吃法很多,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会被用于炸制一些食品,而且还是燃料。在当地旅游要买酥油,一定要说清楚是买来食用还是用做燃料,后一种,是流质状态的。
* 青稞
是大麦的一种特殊类型,因籽粒裸露,又叫裸大麦。青稞营养成分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据调查藏区人民很少得糖尿病,与食用青稞食品也有很大关系。除了食用,青稞还能被用于造纸和草编,民间用青稞酒、酥油、蜂蜜调制的“穷渣”,是治疗低血压的良药。
* 人参果
这个人参果,可不是《西游记》中万寿山五庄观中一万年方得一吃的仙果,而是一种野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块根,当地人称为蕨麻,是一种很好的甜食辅料,一般用来做稀饭,还可用作八宝饭、糕点的配料,将它和大米混合蒸煮,再加酥油,就成为当地待客的美食。人参果可用来做糖和制酒,也是过节必食的吉祥食品,是长寿和丰收的象征。
* 牦牛肉
牦牛因其常年生活在海拔几千米米以上地区,这些地方生长着许多野生药种如贝母、虫草等,牦牛常食这些药材,其肉鲜美无比,无论是红烧、清炖或晒成干巴等,都别有滋味。
美食备忘录
一定要学会的糌粑吃法
糌粑食用方法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将糌粑面放入装有酥油茶的碗中,然后不断用手转动碗将其揉拌均匀,直到能捏成团状,称为“粑”,送入嘴中即可食用;另一种食法是将糌粑放入碗中后倒入酥油茶,搅成稀状食之。也有的将糌粑放入骨头汤中,加入肉、蔬菜之类,称为“突巴”,常在晚上食用。
饮酒的三口一杯制“松珍夏达”
在雪域高原上,平时倘有客至,敬茶不敬酒,但逢年过节和喜庆时,如果客人来家,则必须敬酒。敬酒时,主人先斟满一碗(或杯),捧献于客前,客人双手接过后,必须要先喝三口,但不要喝干,每喝一口主人都要再斟满,等主人三次斟满后,客人最后再喝干一满杯。此后,客人有酒量的继续喝,无酒量的可不再喝,主人也不强劝。倘若客人不完成上述之饮,那就是严重的失礼行为。
吃大蒜有禁忌
在雪域高原,对吃大蒜有较多的禁忌。大蒜作为调味品平时人们亦食用,但如果要去转经拜佛朝拜神圣之地则绝对不可食蒜,忌讳食蒜后的臭气玷污和熏脏了圣洁之地。有人说吃蒜的当天不能去佛堂庙宇,有人说需3天后才能去,还有的认为“吃大蒜之后,七天内不宜参拜庙宇、寺院和其他圣洁的地方。因为为了清除大蒜的恶臭是需要时间的。”一些信仰虔诚的群众几乎不食蒜。
揭开藏餐神秘的面纱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