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国资委纪委监察局公布了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讲话中透露,中纪委最近查办了某知名国有企业集团高管腐败窝案,李荣融称该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绝大多数中层干部涉案,几乎“全军覆没”,但国资委方面并未公布该企业的名称。
从李荣融的讲话中,我们不难得知该起腐败窝案的严重性。前几日,在规范国企高管限薪时,公众便提出了如何对国企高管们限权的问题。以此观之,公众的担忧绝非多余。
去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纪委原副书记刘锡荣在审议刑法修正案(七)草案时提出了“集体腐败”的概念。结合之前的国企腐败案我们不难发现,公众更关注的不是这些集体腐败案的处理结果,而是这些腐败案缘何会发生的体制机制漏洞。不仅如此,公众最大的担忧恐怕还是:危机当前,在该国企的名称都“某”掉的情况下,相关方面如何做到敲山震虎?
从报道可知,公众的这些担忧得到了“验证”。国资委纪委书记贾福兴通报称,此前央企23万多名各级领导人员对持股、投资和兼职取酬情况进行了自查登记,查处相关人员和涉及金额若干。结合现实不难发现,用“自查登记”的方式,来排查国企各级领导人存在的问题,无论从程序上还是从结果上看,都显得过于“轻描淡写”了——— 如果“自查登记”有用,那该起国企腐败窝案又如何会发生?我们进一步的追问是,那些找出各种理由不向国家分红、反而哭穷伸手要补贴的国企,它们独占垄断资源还会亏损的原因,是否和高管们的腐败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因此,公开该起知名国企腐败窝案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公众看清问题的真相,更有利于公众在满足知情权的同时,对相关体制机制的完善行使监督权。特别是在危机当前,在案件公开后,公众监督一方面能集纳智慧,帮助相关方面更快更准地找到诸环节中制度失灵、监督缺位的原因,为遏制国企高管腐败加上更牢固的安全阀;另一方面,公众在被赋予知情权、行使监督权的过程中会倍增信心——— 在“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的当前,公开知名国企腐败窝案的价值和意义必将更被凸显。
相关新闻链接:
一知名国企高管几乎全部涉案
时报北京消息 据《新京报》报道,前日,国资委纪委监察局公布了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讲话中透露,中纪委最近查办了某知名国有企业集团高管腐败窝案,李荣融称该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绝大多数中层干部涉案,几乎“全军覆没”,但国资委方面并未公布该企业的名称。
李荣融还透露,中纪委已就此案向党中央提交了案件剖析报告,包括胡锦涛在内的中央领导同志都相继作出批示。根据剖析报告的分析,该企业由于“一把手”独断专行,有关部门对高管人员疏于监管,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致使腐败渗透于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最终才出现了几乎“全军覆没”的局面。
敬请登陆个人主页:
http://yyqhysc0623wxj.chinavalue.net价值中国网
http://new.qzone.qq.com/893849699/infocenter/医药营销企划&医院经营管理--万祥军
http://yyqhysc0623wxj.blog.bokee.net/医药营销企划与市场/万祥军
http://www.xj0623hjwq.blog.bokee.net/社会生活时政评述&老年服务健康管理
敬请加入观点交流讨论圈:
《营销企划&经营管理》圈永久链接:http://www.chinavalue.net/Group/5036/
《社会生活&时政评述》圈永久链接:http://www.chinavalue.net/Group/5041/
《养生保健&健康产业》圈永久链接:http://www.chinavalue.net/Group/5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