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分科根本就是一个伪问题


 

      文理分不分科是一个问题,但它不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根本性问题!
 
      在各个层级的教育均在不断经受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泛滥与冲击,以及所谓学生综合素质不断下降的话语背景下,争论和探讨文理分科这一教改的技术性问题,而忽略或轻视对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定位、教育理念等根本性、全局性战略问题的警醒与反思,是一件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的事情。
 
    因为,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抑或是教育体系和教育规范的缔造者,都必须要面对以下几个根本性的现实问题——
 
教育的定位及导向:是培养拥有健全人格的国民,还是改变命运的不二法门?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我国,当下的教育现实际上所扮演的角色与动能定位,仍然是人们实现改变一生命运的主要甚至唯一的途径。
我们为什么读书,更多的动机是要去实现鲤鱼跳农门、当官发财或者改变当下人生处境的这些非常现实的诉求!而获取知识,培养完整的国民人格却成了教育的副产品。
社会竞争越激烈,就业形势越严峻,这些现实的诉求就会越强烈!
 
教育行为市场化,老百姓投入就有权利要求回报!
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普通家庭除住房外最重要的投资。从幼儿园到大学,老百姓有投入,他就有权利要求获得回报。而回报的市场原则自然会驱动投资主体的父母或受教育者本身,去选择最有可能获得较好市场回报的专业、学校等。这就是为什英语、计算机热,GRE、TOFEL热,北大、清华热的根本原因。
因此,无论分不分文理科,并不影响受教育主体去做出功利主义但有比较符合现实理性的价值选择!
 
被教育主体的个体差异性:需不需被关照、被尊重?
无论是在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的提法下,都不改变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那就是受教育主体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受教育者他们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不管分不分科,我想他们都会结合上述两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然后再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去选择自己喜欢或者适合自己发展方向的科目。
因此,分不分文理并不重要,在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引导个性发展的基础之上的科学分科教育、人性化的教育更重要!
 
综上所述,文理分不分科背后所折射出的教育界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教育泛市场化后所造成全民教育理念、教育价值取向错位的问题。只有对这些根本性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梳理,我们才能找到走出当前困境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