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政治部
“战友文工团”苗族歌唱演员嘎 纳

题 记:
宋朝学者周敦颐的《爱莲者说》有:“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苗族青年军旅女歌唱演员嘎纳,出身教育世家,书香门第;长于千户苗寨,歌舞之乡;身居闹市,不忘苗乡父老;供职军旅,体味战友情怀;举止若思、言辞安定,无矫揉造作之气;谈吐接物,自尊自立,有巾帼才女之风。是为当今青年女演员中之不多见者。美女如花,予谓嘎纳,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花之君子者也。
嘎纳的故乡——苗岭主峰雷公山,雄、险、秀、幽;处处山青谷幽,四季清泉淙淙;动水静树,瀑布相叠,云蒸雨腾;深潭浅滩,奇石相立,山水如画。《楚辞●渔父》有“沧浪之水兮,可以濯吾缨。”白居易有《题喷玉泉》诗:“何时此岩下,来作濯缨翁。”吾由此想到嘎纳演唱的《大苗山》,可谓“载歌载舞、华彩扑面、曲调明快、悠扬婉转,确如濯缨之水,使久居闹市心绪繁琐之人,豁然心清爽凉,逸情漂絮。”如此和谐悦耳、玉振金声,怎能不令人怡然啊!故拙笔撰文,以此为题亦。
袁大离
丁亥年冰月下瀚于北京
一位从小开始接触苗族歌曲、歌谣,在酷爱演唱中长大、用本性善良的小女孩儿阳光的心理,迎接新生活的苗族军旅歌唱演员—— 嘎 纳:
她在感受全国著名的民族声乐教育家孟新洋、糜若如教授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他们探求我国各民族独具特色唱法的执着中,看到了人生最灿烂的理想之光。
她便追着理想之光走进了声乐人成长的春天——-
她几经周折的播下了“苗家的日子唱着过”的苗族民歌和中国当代民歌的种子,开始了她人生中最愉快、最痴迷、最幸福的民歌演唱和军旅歌唱演员的精彩岁月………

嘎纳简介:
嘎纳,苗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歌唱演员.
美丽的千户苗寨---西江,是嘎纳的故乡.她从小受到丰富灿烂的贵州多民族音乐的熏陶,少年时即开始接受正规的音乐训练.曾随贵州省文化厅,国家文化部出访到法国 意大利 日本 马来西亚 新加坡等,参加国际艺术文化节的演出,演唱中国当代民歌和苗族民歌.
199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两位全国著名的民族声乐教育家孟新洋教授和糜若如教授,在校期间系统的学习我国各民族各具特色的唱法.
同时广泛的涉猎了西方音乐,尤其是声乐艺术之精华,从中汲取营养,打下了坚实的音乐基础.成为当今我国最优秀的少数民族实力派女歌手之一.并多次获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春晚演出,军民迎新春双拥文艺晚会,"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在人民大会堂的大型演唱会等,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目前,嘎纳正徜徉在苗族优秀传统音乐的歌海里,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原创民族音乐之路,并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们有理由对她寄予更大的期待,并祝她早日达到辉煌的彼岸......
>在被 “童年的动力”——像“哥哥姐姐们一样有出息上北京的大学”鼓舞着,中、小学就随国家文化部出访法国、意大利、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领略了参加国际艺术文化节的演出风采之后;
>在经历了所有声乐人试唱练耳的艰苦历炼,经历了琴房中寂寞、迷茫、枯燥、重复的声乐的“重体力劳动”极限挑战的成长之后;
>在广泛涉略西方音乐,汲取声乐艺术精华,深入苗区采风、体味 苗族大歌词曲的浑厚练达、节拍分明、钢劲低沉的神韵,出席2006年央视春晚,在人民大会堂文化部《长征颂》演出现场,享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之后;
>在戎装飒爽,奔赴军营为战友们演唱,心灵深处波荡起军人的情感,真真切切地从心底发出:“部队的事就是我的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装,在我的内心深处喜欢得不得了。”……
嘎 纳——这位苗族青年军旅女歌唱演员的身心,被献身军营,献身苗族歌唱艺术的自豪、勇气、激情和幸福拥抱着。声乐的天份,勤奋的致学态度,细心、细腻、细致观察的秉性,阳光的小女孩儿心态,正规严格的音乐训练,多年声乐人舞台人生的体验,伴随着她不断创新的艺术灵感,所有的这一切,从她的喉咙中迸发:
“太阳,花里升起来;
月亮,草里跳出来。
大森林捧起绿色的梦,
花海草海连云海;
雷公山峰高,西江飘玉带,
古树摇杜鹃翠竹青枝摆。
万种风情吊角楼,
描出百里好风采。”
嘎纳演唱的《大苗山》,载歌载舞、华彩扑面、曲调明快、嘹亮,悠扬婉转;那节拍分明、鼓声阵阵、悠扬甜美的歌声,那神采飞扬的舞姿,如诗如画的风景;那史诗般凝固了几千年苗民生活的吊脚楼,与那绿山碧水、鸟啼虫鸣、木楼飞歌、融为一体。美轮美奂的嘎纳和她演唱《大苗山》,一时间“比峙”歌坛,成为我国最优秀的少数民族实力派女歌手之一。为苗族声乐文化和民族歌舞的艺术乐园中,又添一独色秀丽美景。
在解读了嘎纳的艺术成长道路的精彩之后,我们恍然大悟:
声乐艺术植根于生活,“苗家生活唱着过。”
歌于苗民,是“山与水的交融,天与地的情怀。”
歌于嘎纳,是家乡的血脉情感,是军营的战友情怀,是艺术的高尚情操!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嘎纳的家乡大苗山——雷公山,地处贵州省雷山县境内.这里山青水秀,民风淳朴.歌舞奔放,文化浓郁.素有"苗疆圣地"的美称,被誉为"世界苗族文化中心""蚩尤魂系的家园".1997年联合国组织专家考察后,向世界公布"雷公山是当今世界上保护得最好的一块未受到污染的生态文化净土".
这里的西江千户苗寨为"中国仅有,世界无双";这里的郎德上寨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新桥的苗族短裙风情万种;掌坳是苗族铜鼓舞的故乡......
这里积淀了几千年的苗族
原生态文化、习俗、风情,释放着令人震撼的魅力。
这里植被茂密莽莽苍苍的原始古老森林,
隐藏着许许多多使人醉不思归的美景与畅想。
这里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嘎纳传奇家族:
诗书传家、名门望族的传奇故事......
爷爷侯寿丰 极一时荣哀
据雷山县志记载,嘎纳——侯艳琴的爷爷侯寿丰,名国恩,字浩然,男,苗族,苗名:你楼吾,生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贵州省丹江厅(今雷山)鸡讲司西江寨白岩人。少时入私塾,勤奋好学。14岁入丹江小学堂。民国9年(1920年),由贵州省甲种农业学校桑蚕科毕业返梓后,先应聘为丹江女子学校教员,丹江女子桑蚕传习所讲师。尔后又到贵州省国语江讲习所进修;回县后即升任视学,督导全县教育工作。不久离任,专门从事学校教育。民国18年(1929年),与候教之等筹建西江高级小学,任该校校长。
侯寿丰在任校长期间,办学认真,身体力行。每天蒙蒙亮就到校安排工作,晚放学又最后离开学校。他很讲究课堂纪律,并强调教师的师表作用。对衣着不整或带酒意的教师,或是批评,或是不准上讲台,并以此作为聘任教师的标准。在自己没有课的时候,常常去各班教室巡视,如发现教室讲课时,学生在下面搞小动作或是打瞌睡,就认为这堂课没上好,下课后就找教师谈话,提请今后注意。他不但严格要求教师,对撞机也严格要求,身体力行。因而教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学校办得很出色,深受家长和社会的称赞。
民国26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以后,侯寿丰此时任丹江高级小学校长,他积极动员学校学生组织宣传队,在丹江场期,带领学校师生上街游行,搭台演讲,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怒斥日本侵略烧杀、抢掠、奸淫的残暴行径,激发民众的爱国心。寒暑假中,又组织回乡度假的中学生和丹小高年级师生编演抗敌歌曲和话剧,在县城各乡镇所在地演出,还步行数十华里,到熊虎、掌批等坝公演,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爱国热忱。
寿丰出身在千家苗寨,又是当时丹江县内有资望的苗族人士。在民族问题上,他赞成和拥护孙中山先生“各民族一律平等”的主张,反对大汉族注主义;也反对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和盲目的排外思想。在任校长期间,他要求汉族师生学苗话,也要求苗族师生学汉话。著有《改良风俗仪》和《抗日三字经》等诗文,名噪一时。在社会上,他大力促成苗汉通婚,认为这样才能互相通感情,交流思想,达到消除歧视,和睦共处,以促进社会发展。,他的这种主张和行动,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提出来并力行之,其用心是难能可贵的。
侯寿丰一生从事教育,为苗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一定的贡献,民国29年(1940年)在西江小学不幸病故,整个西江镇的百姓和西江小学全校师生为其带白花列队送葬,极一时荣哀。

子秉父训 诗书传家
嘎纳的父亲,是当地颇有名气的主治医师。嘎纳的家族在爷爷侯寿丰的影响下,人才辈出。嘎纳的大姑姑侯菊英是当地苗族第一位女大学生。小姑侯云英也是大学里的校花。如此书香门第,一个值得骄傲的家族,在嘎纳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个维护家族荣誉的暗示。伴随着她的成长,使她不敢怠慢人生。
不蔓不枝 濯缨嘎纳
在与嘎纳平静的交谈中,我感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执着、细腻与情怀!从太多的感怀中我理出了六个字:勤奋、细致、尊重。
●嘎纳的勤奋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嘎呢的生活中最多的字眼,都与“勤奋”有关:
“别人唱一遍,我要唱一百遍。”
“大学四年,我几乎所有的周末都是在琴房中渡过。”
“声乐训练,千万次的练习,使我感觉到声乐其实是一件‘重体力活儿’。”
“去苗区采风时,我最爱听春暖花开或农闲时节,苗族男女青年在隔山隔水的情况下,为互表诚意或者邀约游方交友而放声抒情对唱的苗岭飞歌。苗岭飞歌可独唱、对唱、合唱和多声部合唱等,依对象依场景而异。当演唱多声部时,多用中音演唱,男女混合同唱一曲,有时也可你唱你的,我唱我的,混而同乐,杂而不乱,男声浑宏悦耳,女声优柔甜美,相互配搭,彼此烘托,令人心醉。那时,我常常痴痴的站在那里一听就是几个小时。”
“我的哥哥姐姐们很有出息。我就想,她们能做到,我为什么不行?!我也一定要去北京读书!”
如今社会与家庭的太多烦恼都是与盲目“攀比”有关。青少年学生比吃穿、比花钱、比享受;青年男女比金银首饰、高档美容消费、比车比房等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嘎纳的“攀比”——比学习、比作为、比勤奋,在同年龄的青年男女中,她“攀比”的更显智慧和理性。比进步、比成就、比贡献,越比越觉得学海无涯;比吃穿、比消费、比享乐,越比越觉得人生无味。所谓“积微致著,累浅成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嘎纳有今天的成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嘎纳的细致
“世事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观察是创作的基础。勤于观察、长于观察、多于细微处悟得艺术与人生的奥妙。不用心去感受、表达的艺术,不会打动观众的心。嘎纳说:
“我生活中经历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我都会非常认真地观察。我会注意身边的每一点变化,我会非常主动地去了解、思考发生变化的原因。我也会注意身边人的服饰变化,......”
“生活中我会关注环境中的那些诸如餐厅的经营、餐厅那个窗帘的颜色、经营的菜品、是否人流火爆。采风中我会注意苗族姐妹们生活中哼得小曲。我会去询问、走访。我的艺术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
这位年轻的苗族军旅女歌唱演员的生活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嘎纳的尊重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嘎纳在谈到家乡苗族青年“用对歌来谈情说爱”时,在她谈到战友们幽默和热情时,脸上总会泛出一种毫不掩饰的灿烂的笑容!这主要源于她对家乡和战友的情怀:
“我对家乡的情怀很深很深。家乡的一草一木,家乡的山山水水,总是萦绕在心头。这么多年了,我生活在北京,可是晚上做梦很多都是家乡的事情,......”
在谈到苗区生活、成长环境、爷爷创办的西江小学时,嘎纳的语气充满天真和挚爱。
这位军旅苗族女歌手,谈到军队时,神情幸福而灿烂。她说:
“我是一名军人。我对战士们就有一种‘我们是一家人’的感觉。部队的事就是我的事!服从命令就是我的天职!”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装,在我的内心深处喜欢得不得了。”
“到军营演出时,我很喜欢和战士们交流,我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每一点情绪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会将感受溶入到给战友们的慰问演出中。这是一种发自心底的细腻的感觉,能与台下的战友们产生心灵感应,那是一种相互情感的呼唤。”
嘎纳对家乡和战友的情感深深打动了我。尊重,这种对家乡父老和职业的尊重,是所有成功人生的情感基石。《大苗山》的音乐又一次响起:
“快乐芦笙吹出来,豪放木鼓敲起来。
苗家日子唱着过,飞歌洒歌绕山寨。
楼前美人靠,姑娘梳妆台,
盘个凤凰鬏,山花头上开。
彩裙一抖银泡甩,山里苗妹个个乖。
一方净土桃花园,啊大苗山,请你入画。”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苗族姑娘嘎纳的细心、细腻、细致使她具备了一种民族特有的情怀、情感、情采!情到至极处则歌,这歌声如出水清莲,不蔓不枝,香远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