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早已到来,隆冬仍无去意。
怎样“活着”,并且在这样严酷的冬天过的更好些成为众开发日思夜想的话题。
话题一:莫问房地产市场回暖几时?
在全世界缺钱的今天,谈论几时房市回暖似乎有些唐突,似乎不是房地产人能够谈的,似乎还许要一大阵子。美国金融危机扩大,持续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下滑。在这种情形下,温家宝总理多次讲到信心问题。用他的话来说“信心比货币和黄金更贵重,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正如大家所亲见亲历的,我国房地产的确挣扎在经济不景气、政策调控带来的伤痛之中,但再大的痛苦也是暂时的,信心很重要,要有信心。
信心源于国民经济结构,其实就目前而言,支撑房地产业发展的国民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国民经济增长的势头虽然所有放缓,但保持8%的年增长问题不大。尤其是政府于2008年推出的4万亿人民币的救市计划,必然会遏制经济下滑的势头,促使整个经济回暖。而房地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房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民经济的支撑,只要国民经济继续处于增长势头,房地产业的逐步回暖就是可以预见的。
话题二:切磋房地产行业如何过冬?
还是低估了客户们的智商?
难道要孤举房价回暖大旗?
目前的楼市基本情况是房价的下降程度决定一切,这与以前那种只要有房就不愁卖不出去的形势完全不同,那时的销售员好做,只要给房子就能卖出去。现在不同了,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靠宣传、靠忽悠、靠销售技巧,甚至靠美女都不会有多大的作用。
但不管怎样,虽然千八美女等不等于成交率还值得商榷,但至少这帮大哥们真的动了心眼、下了狠心。
定位: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中国房地产业已经从卖方市场逐步转向了买方市场。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购房者参与市场的能力与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加上楼市低迷使得购房者持币观望,旺盛的住房需求暂时得到遏制。产品的适市显得很重要。在什么地域、面对什么客户、做什么产品将决定收成。
资金:房地产行业资金趋紧的态势在2008年下半年开始集中体现。如果2009年房地产遭遇短暂调整,那么资金缺口将达到4925亿元。无论2009年中期调整还是短暂调整,房地产行业的资金紧张已成定局。在这种背景下,哪个房企能够融到资,哪个房企就能在“寒流”中活下来。关键是向谁融资。目前比较可行的融资对象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继续向银行贷款。虽然自2008年初以来,国家对贷款进行规模控制,但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国家在2008年底又对贷款放松了控制。如果能够从银行贷到款,房企的资金困境可以得到暂时缓解;二是向民间融资。民间融资的成本虽然很高,但相对于“活下去”的道相比,还是可以承受的;三是向企业内部员工融资。无论融资的成本怎样,只要在房企的可承受能力范围内,即使代价大一些也要去做。
价格:房企为了获得足够的资金以应对困境,进行降价销售产品是一种正常的营销手段,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也不要过分苛求。从2008年楼市的实际情况来看,率先进行降价销售的房企大都迅速回笼了资金,增强了应对风险的能力。
沉住气,有信心,暖春回来,细腻做,隆冬会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