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案“临盆”前的感觉!


新方案“临盆”前的感觉!

 

    怀胎三年的新方案进入倒计时,不出40小时就要诞生了!这是举世翘首以待的大事情!人们希望新的医改方案会给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带来新希望!她的诞生不仅仅是医疗卫生领域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是中国卫生事业一次史无前例的大事!临盆时的感觉是怎么的呢?一是本人的感觉,二是旁人的感觉,忐忑不安?生死未卜?不要太紧张,顺其自然!

 

   在我看来,新的医改方案也许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是随即出台的5个辅助文件也许会对如何进行医改有重大的影响。就对公立医院改革来说,对于如何坚持维护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将会提出至少十大任务,按照卫生部医政、医管“两会”精神,一个“增加总量、盘活存量、控制质量、稳步发展”将是统帅整个公立医院改革的总方针,通过统筹城乡医疗资源,增强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着重解决当前优质医疗资源匮乏和分布不均的主要矛盾,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同步,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步。公立医院的改革并非孤立的,必须与其他四项改革齐头并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同时,一项促进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也将相继出台,为在市场环境下营造一种公立与私营平等竞争、良好运作的医疗体系,促使人民群众有不同层次和需求的选择,这对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和社会和谐即将产生极为有益的影响。
   今后公立医院如何改呢?我认为在短期内不会有很大的实际性改变,在众多的体制性和机制性改革任务中基本是以“探索”与“尝试”态度进行,毕竟我们即将开展的医改是“试点”。因此在这三年力达到建立比较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充足、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方面,同时在完善经济补偿政策、改进内部管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作为公立医院的院长们当然最关心的产权制度的改革,也是最近这几年提得最多的一项改革。我们知道,我国公立医院的产权制度,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的,医院的产权分别隶属于政府主管部门和主要企事业单位,医院本身并不具备具有法人资格的产权。这是很多学者和医院管理者认为:公立医院改革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的障碍,也难以使公立医院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
   在即将出台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指导意见中也许大家会读到有关如何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公立医院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实现科学民主管理的要求。具体来说,在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中,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举办公立医院的其他政府部门将代表国家行使公立医院所有者权利。通过邀请政府有关部门、深灰有关团体等形式建立医院理事会或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责权,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落实公立医院法人地位,强化具体经办管理医院的职能,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也许这种结构将来卫生行政部门行政职能更加集中在规划、准入和监管上来了,更加不干预医院的具体管理事务,医院获得更多的自主权。
    在进行这种模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其结果可能是公立医院再生产的能力增强了,公立医院作为独立主体进一步深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并在市场机制的要求下自主经营,自主发展。
这种通过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引进竞争机制的做法,就是当今西方一些国家鼓吹的“新公共管理NPM”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模式。
    有人认为公立医院的产权改革是向民营化发展的一个过渡形式。我没有这种体会,可能国际上还没有出现大面积的公立医院民营化的情况。其实,影响改革模式的采纳有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国家的制度环境、医疗服务市场的结构、医疗服务的种类、公共管理的能力、监管架构的发展等。所以,医疗制度的改革将是一场体制的革命,将会影响我们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但是一种要求实质性地改变医院与政府的关系、取消政府大包大揽、以等级化科层组织建立医疗服务体系的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
   最近网上的讨论,大家对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的态度抱有一种非常朴素的感情,没有从国家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去考虑问题。而事实上医疗服务的提供不一定只有政府可以提供,也不一定政府才能做得最好,美国在如此高消费的市场环境下依然保证了最底层的阶层看病问题。所以,医疗服务的提供既可以是政府提供,也可以是其他团体和个人提供。

    感觉依然没有完,但凭着正常的心态去迎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