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届民间“花馍艺术节”将在陕西举办


  价值中国网讯   为全力抢救花馍这一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英才组织委员会、咸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首届民间花馍艺术节,将于2月6日至2月8日在陕西省咸阳市举办。

   

      元月18日,中国首届民间花馍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据承办方之一的陕西省英才组织委员会党总支书记兼陕西英才文化交流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敬伟介绍, 首届中国民间花馍艺术节活动期间,中国文联有关领导以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陕西省领导、全国各省文联和民协领导都将到会。届时将有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甘肃及陕西省的咸阳、渭南、宝鸡、延安、铜川、汉中各市丰富多彩的以花馍为主的民间艺术品展示参展。陕西省有关方面对主办首届中国民间花馍艺术节活动非常重视,各地市将由市政府副市长亲自带队参加活动,集中展示陕西民间艺术特色和丰硕成果。截止目前,已筛选出以花馍为主的民间艺术品300多种参与展销,10多个地域文化特色演艺项目参与演出,100多幅书画精品参与展出。

    
              民间精粹艺术品--花馍

    花馍又称礼馍、面塑,盛行于陕西关中和陕北。咸阳花馍作为咸阳市3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项,堪称面塑艺术的代表,其花饰以花鸟鱼虫、蝴蝶、蔬菜、水果等万物生灵为主,被誉为“中国绘画艺术的活化石”。

 

  

     咸阳花馍

  

  咸阳花馍早在汉代就有文字记载,其造型生动夸张,制作精巧细腻,花饰以花鸟鱼虫、蝴蝶、蔬菜、水果等万物生灵为主,表达对祖先的祭祀、长辈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丰富内容。制作花馍的工具是剪刀、木梳等,而和面、蒸馍的火候都有讲究,只有技术高超的人才能蒸出形状好、不变形的花馍。但是,随着机械化生产逐步代替手工业,花馍这一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具有古代绘画价值的民间艺术濒临失传。近年来咸阳市结合农村“一村一品”的推广,对这一民间艺术进行了抢救性保护,积极引导鼓励民间艺人们创作出系列花馍、故事花馍、成语花馍、历史名人花馍,逐渐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形成品牌,让花馍加工成为农民致富又一途径。
  
   

     民间精粹艺术品--花馍

     目前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有1800种,但是,民间美术没有具体数字,却可以估算有几万种,因此,利用民间文化资源,赋予民间文化时代特色,并以小的传统文化品种中衍生出大的文化节日,是现在传承传统文化的一个趋向,这种做法对民间文化的传承有很大的好处。像民间花馍艺术门类很小,但是,在我国历史悠久,已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活化石。现在发掘出来,以艺术节的形式传承发扬是很有效的。

       
   

      陕西英才组委会党总支书记李敬伟[中]在中国首届民间花馍艺术节新闻发布会现场

    据介绍,为了挖掘整理濒临失传的民间花馍艺术,本届花馍艺术节将以大赛的形式,鼓励民间艺人们创作系列花馍。首届民间花馍艺术节上,将有来自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甘肃和陕西省各地的艺人全面展示花馍艺术。如以花馍艺术为主的草编工艺、布艺、土织布、剪纸、五谷画、皮影、根雕、旋木工艺、乾州四宝、马勺脸谱等民间艺术品展示,及周边地区富有浓郁民间艺术特色的演艺节目,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作者和中国书协、中国美协会员书画精品展,这些活动将挖掘传承我国民间非物质文化艺术,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